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他从实际出发,总结了以往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这包括民主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维护政治稳定和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等。结合中国国情,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条件,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渐进性规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必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 ,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坚持党的领导 ,又要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十六大报告关于政治文明的论述精神 ,分析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意义 ,揭示了政治文明建没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地位及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 ,论述了改革政治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关键环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现实需要,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是对政治权力的科学配置,规范高效地运行和行之有效的制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已构成一个科学体系,我们应当全面理解、突出重点、准确把握。在努力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途径的过程中,应自觉遵循五个规律,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重点是要从民主实现形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毛祥逵 《理论探讨》2003,2(4):104-10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成长的坚强保证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大发展。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政治发展实质上就是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 ,中国政治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国政治发展就是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阶段 ,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包含了“政治文明”的思想,我们应当加以实践和发展在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明确地把政治建设列入精神文明之中。他在辛亥革命后,把国家的建设分为“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的建设,或叫“实际上之建设”与“精神上之  相似文献   

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中央批准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指出,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作者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最高级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资源、力量支持和重要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性。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渐进发展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科学论断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出发点 ,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和必然归宿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结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本质的区别,从政治制度、政治权利、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都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优越,它是人类社会高级形态的政治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个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文明的内涵、阶级性、国家和民族特点,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建设历史中,已经取得了开天辟地的历史性成就和许多阶段性重大进展,但任重而道远。实践经验教训与现实情况说明,有必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世代相继进行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完成十六大规划和部署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九项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致力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各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具有逻辑和历史同构性,同时如同其他历史类型的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即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塑造合格的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作为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在党的建设、法制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但必须把握住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属性 ,政治文明建设不但任务艰巨而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