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赋予政府机关的一项行政权力 ,对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有重要意义。但实践中 ,行政执法人员却存在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既不利于行政处罚的正常执行 ,也影响了政府机关的形象。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得到有效规范,可借鉴西方国家的判例制度,赋予我国一定级别的行政机关发布具有典型意义的行政指导案例,对法无明文规定、规定不明,或规定较大裁量幅度,或具体行政行为易产生差异的领域,省级或以上的行政机关有权发布具有指导性质的行政案例,并赋予行政指导案例相应的法律效力,其他行政机关在处理类似情形时,应比照行政指导案例进行执法。这有利于统一执法标准,规范裁量权的行使,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做到同案同处理,以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民间呼声渐高,认为它为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和营私舞弊留下了空间.行政处罚"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等现象,罪魁祸首真的只因存在"自由裁量权"吗?"自由裁量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确保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既合法又合理?笔者通过几年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际,结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的相关案例,对有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促进行政执法公平与正义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某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或者为了适应某一特定时期形势变化的需要,行政机关常常采取"顶格处罚"的执法方式,该方式违反了行政处罚领域的过罚相当原则、合比例原则等基本原则。从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效果来看,"顶格处罚"属于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理应纳入行政审判的规制范围。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64条、70条、77条为规制"顶格处罚"提供了有效路径,对"顶格处罚"行政行为应当予以撤销或部分撤销,并依法对"顶格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进而言之,将司法规制的范围扩大至整个行政裁量领域,通过司法权来规范行政权的合理合法行使。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行政执法实践中 ,行政自由裁量权适用不当形成的行政处罚较为普遍 ,滥用行政裁量权严重的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秩序。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明确规定其适用的标准、方式、步骤与范围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明确规定其适用的标准、方式、步骤与范围;在行政体制上要加强对工商执法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完善监督体制,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在司法上设立最后的防线予以救济与保障,切实有效地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根据执法需要由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的一种合法权力,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要的.然而有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仍然存在随意执法的情况,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探析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的原因和弊端,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依法行政的实际需要,制定出规范、具体的自由裁量权使用范围、实施程序、监督措施,尽量限制、缩小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以减少公共权力被滥用,保证社会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中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依法行政,就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的控制,遏制行政权力的异化和行政行为人的腐败。有效地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完善行政立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和提高民众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运行的主要途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展已不可阻挡,怎样在赋予行政主体充分、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使这种权力不被滥用,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制约都难以起到对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控制的作用,针对我国行政法治现状,现阶段必须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程序、加强司法审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养、完善行政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权力机关监督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等途径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出台的“首次不罚”制 ,虽然其意在完善工商行政处罚制度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但却因改变了上位阶法文件规定的行政处罚事项而不具有合法性。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无权规定行政处罚事项。“首次不罚”制同时也提示我们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与监督制度。同时 ,对于违法制定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应当赋予人民检察院以公诉权 ,以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1.
执法细则是在执法实践不断增多、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而对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的结果,它在抽象概括的法律规范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执法细则统一了执法标准,缩小了行政裁量权,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了执法的公平、公正、高效与廉洁。执法细则应以省级地方规章的形式来体现,以此来保证其制定的高效性、执行的强制性、司法监督的可行性以及一定范围内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治安管理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涉及人身自由方面的处罚中,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在实际执法中,自由裁量权行使有时会受到“人情”“办案经验”等因素左右,使公民权益遭受损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执法公信力。通过对自由裁量权适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由裁量权合理规制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首先有一个合理性适用的问题,其规制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明确规定其适用的标准、方式、步骤与范围;在行政体制上要加强对工商执法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完善体制,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在司法上设立最后的防线予以救济与保障,切实有效地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裁量权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量权的程序控制,是指通过制定严格而科学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步骤、方式、时间和时限,将行政权的行使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之下,从而有效地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尽量减少行政裁量权的滥用现象。在程序上控制行政裁量权,至少应构建或完善以下程序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回避制度、案例指导及联网制度、告知并说明理由制度、行政教导制度、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5.
行政裁量从其本源来看是法定的行政主体对法律规范中列举的不同行政权利的行政方式进行衡量比较,从而选择出一种最佳的行使方式。行政裁量的过程也就是行政主体选择的过程。行政裁量权和行政裁量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行政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对如何行使行政权力进行选择的权力,行政裁量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裁量权进行的选择活动,两者属于不同的行政法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处罚公议制度述评——对合肥市公议案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控是行政法的核心。行政处罚公议制度作为一项探索自由裁量权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它具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现实背景和正当性内核。但同时,处罚公议制度目前尚存在一定不足,为保证公众参与处罚裁量的实效性,必须从制度上对处罚公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超越和滥用、行政处罚公正的缺失、法定职责的拖延履行等带来的负面效果会造成了一些较为严重的危害。促进行政自由裁量权良好行使的关键在于考察自由裁量失范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正确的机制,从根本上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错位或者失范。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裁量权的控制模式上,继立法控制模式、司法控制模式之后,行政控制模式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全国各地也陆续进行裁量权的行政自我控制的探索。行政裁量权的自我拘束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行政裁量基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内部监督,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强化伦理拘束等。  相似文献   

19.
"一事不再罚原则"一直是行政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事不再罚的具体含义,没有对"一事"和"再罚"的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重复处罚、多头处罚的现象,严重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降低了行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只有科学界定"一事"和"再罚"的内涵,加强立法,扩大一事不再罚的适用范围,对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竞合的处理规定,行政执法主体竞合的处理原则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真正解决实践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真正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送达是行政处罚程序中非常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之一。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口流动量大,当事人对于行政处罚文书送达不同程度的存在躲避心理,造成行政执法机关"送达难",成为制约行政执法机关办案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通过对送达方式、地点等法律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送达方式,对目前行政执法机关送达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