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判决离不开审判成本,审判成本依赖于税,税收乃司法判决之母。司法判决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还解释法律法规、传递公共观念和公共政策,因而司法判决的基本立场是公共立场。此两项要素决定了司法判决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像所有其他公共产品一样,司法判决具有"非相克性"和"非相斥性"。司法判决都是为不同的读者而制作,其功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司法判决满足其公共产品属性的基本条件是公开——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公开。唯有公开才能使司法判决充分地发挥它的公共功能。改革司法裁判文书的传统格式、提升司法裁判文书质量,此乃我国司法判决公开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司法“有罪推定”的专横而提出的司法主张。即刑事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为有罪的情况下,应推定他是无罪的。这一原则要求,如果要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科刑,则必须证明其确实有罪,不能证明的,则为无罪。而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应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对被告人罪行轻重有怀疑时,亦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结论。无罪推定原则为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所首倡,他认为在法院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以前,任何人都不能称作罪犯;在没有判决被告人的确违反了他应遵守的条件之…  相似文献   

3.
那力  景明浩 《河北法学》2014,(12):19-25
印度最高法院关于格列卫案的判决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关系到印度新修改的专利法对药品专利问题的态度,也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患者的药品可得性问题。印度作为公共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公共健康问题的解决,重视对本国制药企业的保护。该案判决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公共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TRIPs协议框架下,主权国家完全可以在公共健康问题的解决方面做得更多。  相似文献   

4.
法官,神圣法律的代言人;法官,民众认为应该最公平的人;法官,手持利剑与天平,在他身上闪亮着公平与正义的火花;同时法官,也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不能跳出人的特征的人。当我们看着同种罪的不同判决的时候我们不禁问法官的判决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5.
情况判决是在尊重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基于对"公益"的保护,在利益衡量下的非常态判决。在实际适用中,存在情况判决与其他确认判决类型混为一用、相关核心概念的范畴呈扩展趋势及救济手段覆盖率低等情形。究其原因,在于新《行政诉讼法》对情况判决条文用词的演变及欠缺对"私益"范畴保护的规定。为有效发挥情况判决的作用,应将"公益"的单方认定变为多方的责任分配,重大损害的认定必须考虑相关因素及在诉讼中增加"沟通协议"环节。  相似文献   

6.
处理刑事申诉案件的若干问题思考张泽斌申诉是我国公民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它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大名鼎鼎的“打假英雄”王海最近在南京又遇到了麻烦。他状告小有名气的某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庭长李春海侵犯名誉权一案,被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判决败诉。案件的起因是李春海接受南京《服务导报》记者采访时,称王海的打假行为是“知假购假,购假索赔”,“目的是赚钱开公司”,王海是“假冒消费者”,故不能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王海认为,李春海在没有任何证据与依据的情况下,擅自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称他是“假冒消费者”,严重诋毁了他的声誉,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请求法院判令李春海在《服务导报》头版刊发道歉声明,为其…  相似文献   

8.
司法裁判文书作为一种严肃的法律文书,不仅体现着法院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且还承担着向公众宣示法治的任务。在个案中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判决,而是规则,规则作为在法律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支撑着具体的判决,从规则中引申出具体的判决。司法判决体现了法律规则的预设。对法官来说,判决书是他作为一个法律职业者之尊严所在,因为判决书毫无疑问是他所有职业成果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了法官的创造性劳动、专业性劳动。民众正是借助这些判决理由来了解法官判决的。所以法官裁判文书制作的一般意义是,法官必须就他们所做的判决说明理由,而不能仅仅将结果列出。  相似文献   

9.
王文波  常鸣 《法庭内外》2006,(12):62-62
“父亲,儿子不孝,不能给你尽孝了。”庄磊在听到法院对他的判决后如是说。2006年11月7日上午,因抢劫杀害女网友,之后焚尸灭迹的保安员庄磊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死刑 。  相似文献   

10.
美国区划制度是一种对土地使用进行区别分类、基于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规制并且无补偿的土地规制制度。它为解决美国几乎无限制的土地使用自由引发的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应运而生。它由1916年纽约城市条例开启先河,此后在联邦制定的标准州区划授权法的推动下逐渐得到广泛适用。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区划制度合法性的争议不断升级,直至引发诉讼。在欧几里得镇诉安布勒不动产公司一案的判决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对市镇土地进行区划控制从多个层次促进公共健康和安全,它与作为区划权力来源的州规制权所要求的公共健康、安全、道德或公众福祉存在实质的联系,不存在明显的武断和不合理,从而获得合法性。该判决确立了区划制度的合法性,并且为日后区划条例的合宪性诉讼提供了基本的审查标准,由此确定的区划制度初期的合法性基础正是规制权所保护的多层次内涵的公共健康、安全等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履行判决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是富有生机的判决形式,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的相关规定较为概括。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典型案例的梳理与剖析可知,履行判决的适用情形和内容存在一定争议。前者的关键是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后者的核心是法院在"如何履行"的内容限定上享有多大权力。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必须回归到客观诉讼视野中,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的适用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行政诉讼的履行判决,应当凸显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护公共利益这两项客观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2.
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企业,能不能称之为“正宗”,成为此案争执的焦点。2010年10月20日,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无疑,案件的最终走向,将在业界起到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而言,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法院以外的法院,对当事人的婚姻及子女抚养、财产等作出的有强制力的法律文书的总称。一国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离婚判决,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是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国公民的正当权益。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依据主要是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互惠关系。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是执行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先决条件,但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并非一定导致执行。相对于外国法院其他民商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我国法律在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方面,作出了较为具体和宽容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除了放学后被人莫名其妙地殴打致使双目失明,更不幸的是:基层法院对他的受害,不予法律保护。并且,这个判决似乎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5.
吴意 《中国律师》2000,(6):35-36
我们都为他高兴,缠绕了三年多的梦魇终于离他而去,灿烂的阳光又让他感到了温暖。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律师协会以及诸位法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让徐国祥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到处奔波、四处上访的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1996年盐行终字第39号行政判决和滨海县人民法院1996年滨行初字第3号行政判决已被中止执行。这起律师因代理行政诉讼案胜诉而惹怒当地县官招致报复的案件,即将尘埃落地。家败了,精神不能败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1994年,徐国祥的邻居刘必荣,一位退休的工人,他想在自己的住房旁边再新建一所住房,遂向县政府提出申…  相似文献   

16.
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行政审判得到了发展,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不仅支持和监督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而且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其行政判决方式不能满足审判实际的需要。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限期履行;变更判决。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既不宜维持又不宜撤销的如何判决,行政诉讼法未作明确规定。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1月24日颁布的《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增加了两种判决方式:一是确认判决;二是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弥补了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的判决形式上的不足。然而,对这两种判决方式如何适用,司法实践中的标准不一。笔者试就上述新增的判决方式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增加了确认无效判决之后,该判决形式的适用案例十分罕见。一方面,我国法律中的"无效"规范的含义与行政法理论中的"无效"理论存在着偏差;另一方面,则源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基于法律制度的缺陷,单纯的无效判决并不能达到保护相对人权益的预期效果。这需要在未来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过程中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明确列举,并继续推进禁止判决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的司法实践存在概括履行判决的作出不合理、具体履行判决的尺度不明确、影响履行判决的诉讼请求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具体化的本质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边界问题。基于首次判断权理论的松动和发挥司法权能动性的需求趋盛,加之行政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职权主义构造更为彰显、判决具有对世效力的特殊性,适度具体化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确有必要。但具体履行判决的作出仍要以裁判时机成熟为必要条件,司法权不能无限度干预行政权。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具体化规则应包括:法院应排除概括的履行判决,检察机关要重视检察建议的作用并以诉讼请求来引导判决内容,法院根据案情最终确定是否作出具体判决以及具体程度。  相似文献   

19.
宋天应 《研究生法学》2010,25(4):116-124
1970年国际法院判决的巴塞罗那电车公司案是国家对公司行使外交保护资格的标志性案件。在国际法院随后判决的艾尔西公司案、迪亚洛案中,均涉及对股东国籍国保护公司的资格的讨论。国际法委员会在起草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对资格问题做了发展性的规定。另外,基于特殊条约的仲裁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了股东对公司的保护资格。笔者认为,根据国际法院的判例和国家实践,股东国籍国保护公司的资格,作为公司外交保护规则的例外,还没形成国际习惯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应增加确认判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行政诉讼增加确认判决的必要性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的一审判决分为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限期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和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五种。但从目前行政诉讼的实践来看,仅使用上述五种判决不能完全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完全适应整个行政法律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行政诉讼中增加确认判决势在必行。首先,增加确认判决是有效和彻底解决行政争议纠纷的需要。《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几类判决对于解决行政争议纠纷是必要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使用上述几种判决并不能有效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