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流动——不论是水平流动,还是垂直流动.不论是一国之内的流动,还是国际间的流动.都在加快:组成社会的元素、因子日益增多,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客观存在.必须承认,必须包容.城乡之间需要包容.地区之间需要包容,贫富之间需要包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都需要包容.  相似文献   

2.
笑蜀 《南风窗》2010,(5):15-17
就是因为这种自由、包容和多元,每个阶层的人都能在广州找到适合自己、跟自己对应的那么一个生存空间,都能在那儿比较满意地定居下来。这点上它跟上海、跟深圳有根本的不同。这种自由、包容和多元,甚至影响到官方政治。  相似文献   

3.
吕茵 《当代世界》2011,(5):59-61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加速恢复和构建公平且包容的全球化,2009年4月,联合国系统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发起社会保护底限(SPF)倡议。  相似文献   

4.
博鳌亚洲论坛或许能够成为亚洲一体化的助推器,但真正能够起到发动机作用的还是国家的力量。亚洲各国能否联合,取决于有无宽广胸怀、包容思想的国家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内涵,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包容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诉求,引领文明包容共存的前进方向。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在广州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第10个年头。广州并不是我所喜欢的城市——为着它的城市风貌:噪声、污染与杂乱;但广州却是我所热爱的城市——为着它的精神价值:那像海一般的市场包容,那像空气一样的选择自由。在我看来,广州并不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城市,但却是文化最开放的城市。包容比金钱更重要,自由比花儿更美丽。尽管我不断地抱怨它,但它始终接纳着我。认定着我。我对广州的现状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0)
正纵观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越是包容吸收的年代,往往也是中国强盛之际,反之,越是自负拒绝包容吸收,越可能在自负中走向迷失。楼宇烈说,最近几年,我们都在强调文化自信。但是近百年来,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有所丢失的。这句话,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自信与否常常是一个比较概念。自“五四”以降,面对以科技水平为突出标志的西方文化,精英人士率先迷失了自我,自惭形秽;其二,所谓自信有所“丢失”,潜台词是我们原本自信,只不过这种自信逐渐  相似文献   

8.
周立波说时事已经有独立的态度,但还有待发挥,所以只是"豁令子"(暗示),还不够"脱口秀"。但呵护他的人都在说:周立波能走多远,有赖于政治开明度,有赖于社会包容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兴起的生态民主理论试图运用民主的方式来应对生态问题。然而,在民主程序与生态结果、民主辩论与生态确定性、民主包容与生态扩张等问题上,接受民主程序的生态民主存在着内在悖论。对此,生态民主理论家提出折中性选择。在民主程序与生态结果的问题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为民主添加生态目的导向性,同时放松生态对绿色结果的要求;在民主辩论与生态确定性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承认自然地位,同时认可生态价值的可争论性;在民主包容与主体扩张上,生态民主理论主张通过人类代表替生态言说,同时通过人类的倾听与自然交流。  相似文献   

10.
韩福东 《南风窗》2012,(10):88-90
历史的伤害已经产生了,我们能不能从更包容的角度去看待它?能不能从伤害里面去找到养分,而不是一直活在仇恨跟遗憾里面?和解的目的不是原谅日本,而是走出自己的骄傲,走一个自己的身形出来。  相似文献   

11.
赵灵敏 《南风窗》2007,(8):14-16
自1997年前后至今,我们已经看到了港人同胞对中央政府的理解与妥协;但是,在中央政府与民主派之间,在中央政府与香港的精英阶层(如律师、传媒工作者)之间,仍需要双方多加交流、增进谅解、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
正经济何以发展,凭市民的包容、凭实力、政府的文明程度;而将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助推文明与城市更新的节奏相匹配,才能令生活于此的人有舒服、不做作的印象,令大国形象在一个城市的视角里尽显。"包容",这几乎是"外地人"对广州的共同看法。这种包容力,恰恰也是文明的包容力和吸引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的一个,广州有它特有的文明魅力。这种魅力,跟政府和市民长期以来的努力营造密不可分。对它的感受、观察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灵敏 《南风窗》2011,(3):36-39
中国要秉承一种开放、健康、包容的心态,从自己的政治传统中汲取和发扬"持强势而示弱,内刚外柔"的王道,不惧战,但不挑战;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完成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相似文献   

14.
颜昌武 《南风窗》2012,(24):50-52
社会公正所蕴含的特质有助于将社会从利益竞逐的分裂状态,转化为休戚与共、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以公正为核心价值的公共行政,其角色便不仅限于在各种利益竞争的过程中扮演调节者,它应追求崇高的目标与道德承诺,以作为优质民主生活的引导者为志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遵循一系列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统揽全局、务实开拓的发展原则,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包容原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实践原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思维原则,为我所用、体现特色的交流原则。这些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细化和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欺瞒、恫吓、杀戮、暗算、排挤、倾轧、冷漠、猜疑……都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人际关系又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热情、关注、包容、理解、友谊、爱情、和谐、默契……也都发生在人和人之间。  相似文献   

17.
刘贞晔 《国际展望》2022,(6):1-16+149
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的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及推进全球多边治理变革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其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百年大变局时代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主动塑造国际环境的需要。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的思想内涵包含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反对封闭排他;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坚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和引领新型多边平台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要方面。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包含的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拓展全球民主协商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睦 《工会博览》2008,(18):61-62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比赛场馆、细致有序的组织工作、精彩绝伦的比赛瞬间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友好、包容的中国民众更使各国宾客感受到了中国式的温馨。有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民众的表现“应该获得一枚奥运金牌”。  相似文献   

19.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排斥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结构加剧了初创企业的融资难题,风险重重的第三种融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了消解初创企业融资的法律风险,必须强化商业银行的公平信贷义务,引入普惠性的融资担保机构和适配性的中小银行机构,同时对初创企业融资实行包容审慎的呵护式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