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贞、开放、开创、开拓”是沫若文化的精髓,它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乐山市沙湾区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师资素能,让沫若文化有效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民风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外界了解该地域文化的窗口,也是该地域文化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从辽宁的民风入手,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辽宁地域文化的基本风貌。辽宁的民风特点主要是勇武剽悍、慷慨热情、宽厚开放、幽默豁达。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是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精神动力。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出发,以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为原点,充分肯定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放到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互动之中,可以发现地域文化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纽带和价值追求,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以及影响地域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地域文化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利用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经济发展,需坚持地域文化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相统一,加强地域文化认同与地域特色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地域文化的创新发展,发挥和强化地域文化对地域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域精神是一个地区思想文化的特质、风骨与灵魂。它既是在长期历史环境中形成、为公众广泛认同的客观存在,又需要不断总结、塑造和回归于公众的社会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地域精神的理性与实践价值,把握地域精神的本质与特性,大力塑造地域精神,并用于引导实际生活,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凝聚大众心智,推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毅 《人事天地》2006,(11):16-1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以来,广西区文化厅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制定出台《广西文化艺术人才培养2002-2005年工作规划》、《广西文化艺术人才培养2006-2010年工作规划》,加大干部教育培训人财物的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每年增长20%,同时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在培训渠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特别是近期由广西区文化厅和人事厅联合举办的广西文化产业营销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在坚持四个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广西文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探索,创新了广西文化产业干部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富舍丰富的地域文化性、地域生态性和传统性等特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不仅仅是对独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保护,更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具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育发展型文化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目标总体框架“一轴四轮”中的一轮。培育发展型文化,笔者认为,应树立发展型思想,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砥砺发展型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干部工作热情;锤炼发展型作风,强化能力提升教育,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植入“培训文化”理念,强化培训战略体系建设.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军休文化是指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军休文化从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人民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兼有老年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品格。如何开展军休文化的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军休干部,已成为军休所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26日,“夜郎历史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座谈会”在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召开。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县市科研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夜郎文化的研究方法,夜郎文化的地域、主体民族,古夜郎品牌与创意旅游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域文化悠久灿烂,自古至今兼容并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恰是因为山东地域文化的多源,使得山东地域文化呈现多元格局。山东地域文化对于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通过山东地域文化的梳理,利于其传承与传播,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域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化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新话题。但地域文化丰厚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而使这种优势要真正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优势,需要一个对文化差异深入发掘、科学配置和恰当转换的运作过程。本文以南京为例,就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实现谈谈看法,求教于大家。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研究地域文化特色,给其作恰当文化定位,乃至进行标志性概括,说到底是对区域间文化差异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本地区文化特质、样式和特色做出正确认识和合理判断。文化差异性研究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发挥地域…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域文化热对于东北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热潮的背后有着对东北地域文化认识的负面价值。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影视艺术过滤来提升东北地域文化的价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它将真正促进东北地域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贵阳城市文化基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等构成了多元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的文学所呈现的成果形态不同,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亦不同。北京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其文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线索和规律。边荒色彩成为前建都期北京文学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夕,地方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政策素养远不能适应中国共产党由夺取政权向执政转型的需要。积极组织地方干部学习以促进其理论、文化和政策素养的提升成为迫切之举。以晋中区域为例来考察地方干部学习的经验历程,以期能为当前的地方干部学习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电力"三源"企业文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源”企业文化是大庆油田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结晶。“三源”企业文化特征具有深厚的大庆精神底蕴,具有独特的行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外界了解该地域文化的窗口,也是该地域文化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从辽宁的民俗入手,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辽宁地域文化的基本风貌。辽宁民俗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共同性、多元性、包容性和时尚性。  相似文献   

20.
从安徽传统地域文化的特征和优势谈监狱以安徽传统地域文化构建监狱文化的必要性;根据监狱的特点,深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挥地域文化资源的特征和优势,用优秀传统地域文化来对罪犯进行教育和改造,从而打造一种特色的监狱文化,不断推进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