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狼爸”萧百佑和他“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家教理念再度引起社会热议。从之前的“虎妈”到如今的“狼爸”,“棍棒教育”再度抬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家庭教育准则。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传统严苛的家庭教育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本期“观察”邀您一同思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无用之用□李书磊从这个题目作文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来说,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早已被古人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并且一直传承不绝,成为历代人们立国和立身的基本前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其毕生精力广泛收集、研读、整理、删修了上古留存下来的六部文献:《易》、《书》、《诗》、《礼》、《乐》、《春秋》。孔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在从他出生前2500年的文化遗存中,寻找构建儒家思想的渊源;二是以此做为教材来教化他的3000学生。因而,孔子成为集上古文化之大成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读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如果想要当好官,就必须要学习。读书可以给人温暖的阳光,可以激励人的热情,可以消除人的忧虑,可以带给人愉悦。读书不仅是增长知  相似文献   

9.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本文从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叙事基本原则、二元对立式的叙述模式和以“红色”为基调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三个方面对“红色经典”进行阐释。本文的目的是在对“红色经典”进行客观而真确的学理评判中,确认其价值性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审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春节刚过,压岁钱的话题再度热闹起来。小孩见面喜欢晒晒各自不菲的收获,有报道说,不少小学生收到的压岁钱甚至超过父母的年终奖。而一些踏入“大人”之列不久的“80后”们则大叹因派发红包而沦为“年光族”。  相似文献   

11.
正《掌握看家本领》是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读物。作者孙正聿教授早在20世纪末就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哲学通论》闻名我国哲学界,进入21世纪以后又出版了《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人生哲学读本》《人的精神家园》《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有教养的中国人》《马克思与我们》等著作。《掌握看家本领》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上述著作的学养与底蕴,根据习近平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的著名论断,倾心写成的一本专门探索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理论新作。  相似文献   

12.
尤琪 《今日浙江》2005,(8):43-44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浙江有5个.……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0,(7):52-5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也成为我们宝贵的智慧财富。从本期开始,特集纳古代名言名句并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1,(3):50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解读]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的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要少年自负,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1,(4):50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解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已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1,(10):50-50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宋)包拯《宋诗纪事》  相似文献   

1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点评:知识和能力,是树立自我、立足社会的利器。有了它,虽然不能无往而不胜,至少敢于挑战和进取;失去它,生活就变成了"坚硬的稀粥",看着容易的事,也是有心而无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  相似文献   

18.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点评:这句话是说,以私心治国,国必乱;以法治国,国必强。韩非子可谓是中国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思想的古人,然而在封建君主国家,他的思想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不过今天,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已大大加强,法律、法规、法纪意识已经空前普及,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9.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点评:这句话是说,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谨慎不苟。"君子慎独"是儒家加强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任何环境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才是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20.
《公民导刊》2011,(1):70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点评: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时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