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唐诗艺术对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著述撰文、诗词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非常熟悉、喜爱和重视唐诗艺术,并进行唐诗的考证工作,可谓一位唐诗艺术研究专家。他经常在现实政治、外交等活动中,称引、发挥唐诗,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其诗词创作,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以及杜牧等唐代诗人的诗歌艺术成就,都有很多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化用、隐括唐代诗人的清词丽句,融入自己诗词艺术境界之中,做到了锻冶唐诗之辞、自铸我之文字,可谓出蓝生冰,为我们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发挥唐诗艺术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老舍小说审美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笑中带泪"的幽默风格,这种定位从总体上抓住了老舍小说的审美特征,但在整体上却给人以笼统、模糊之感.老舍创作的小说十分众多,其审美特征虽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审美风格的表现却是复杂的变化的,若不加分别地一概而论,必然会造成模糊感和偏差感.对老舍小说审美特征的分析与判断,应以老舍小说所体现出的成熟风格为前提和目标,应首先梳理老舍小说审美风格的发展变化,然后进一步归纳其审美风格的特色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怀古诗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构是非连续性和非流动性的,而七律的对仗和实词的运用及首、颔、颈、尾四联在诗中的不同功能等体裁特点正好适应了怀古诗特有的思想表达方式,达到了"辞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使七律成为怀古诗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同时怀古诗在选择七律这种表现形式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身深沉、崇高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杜甫陇右诗的主体意象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用意象说话的圣手。诗人在客秦期间创作的 10 0余首陇右诗 ,是杜诗中一枝绚丽的鲜花。从意象的角度审视 ,陇右诗具有典型的意象化创作现象。其诗歌主体意象有田园意象群、羁旅意象群和边塞意象群三大系列。它们是诗人独特的人格、个性、审美情趣及客秦期间特殊心境的知觉化和对象化 ,也颇能代表杜诗沉郁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伟大的作家都是语言的巨匠,从语言的提炼上可以看出作家的匠心独运。每个有成就的作家都有其独具的语言风格。汪曾祺作品里的语言就体现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故事的发展表现了平淡美,结构上透露着自然美,审美视野中反映出色彩美,情景和韵味方面追求意境美,文化形态上突出了民俗美。  相似文献   

7.
诗与画的关系是个古老的命题。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诗和画相辅相成,互相交融,最突出的就是寓时于空的运用。以我国国画手法手卷为例与西方的绘画雕刻比较对照,不难看出两种艺术手法的融合促成审美价值的提升。充分理解这一原则,有利于对艺术形式的观照、体悟和创作。  相似文献   

8.
亚文化群是通过商品使用而形成的社会分层,他们在消费行为中的特点是对风格的大胆运用.这种风格有一系列表征物,并且具有同源性,从而体现出亚文化群的消费特征和审美趣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池莉的小说创作所追求的新的美学精神是对传统小说美学的一种撕裂.池莉小说的最基本的美学风格是"荒诞",这种"荒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建立在池莉"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之上.她从三个方面表现了这种真实背后的荒诞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生活现实的脱节是其表现人生荒诞的第一个方面;荒诞的第二个表现是人自身的人格统一性为多重社会角色和无数的生活碎片所分裂;生活中的偶然性是池莉小说中的荒诞感的第三个制造者.  相似文献   

10.
诗鬼与山鬼     
李贺的歌诗与屈原《楚辞》在艺术上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诗的题材、诗境、比兴手法和风调四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和杜牧都是唐代写作咏史诗的高手,但是两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刘禹锡的咏史诗重在表现主观情感,杜牧的咏史诗不重言情而皆在资政;刘禹锡写作咏史诗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杜牧写作咏史诗则很少用典,即使用也都是熟典;刘禹锡的咏史诗常含有朴素唯物主义哲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杜牧的咏史诗则常带有兴衰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哲理意味;刘禹锡写咏史诗兼用古体、绝句和律诗,杜牧写咏史诗则大量采用七律和七绝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创作追求故事的可读性与亲切感。既如"古水手"讲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又如倾听英国古老的民间故事,古朴淡雅,徐缓温和,使人感到亲切。可谓寓不平凡于平凡之中。从可读性与亲切感这两个视角来谈哈代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杨冬梅 《工会论坛》2014,(2):144-145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有着突出成就的戏剧。奥尼尔在他的戏剧中积极地运用多种戏剧方式来展示自身的戏剧思想,这些因素也就构成了独特的奥尼戏剧艺术特征,也成为美国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丰碑。本文从他戏剧中的身份关注、戏剧意象、宗教文化等方面来论述奥尼尔的戏剧创作特性,从而使得读者和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戏剧思想、艺术风格、审美价值以及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是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其精美传神的语言特色相结合,表现出以情致为主的象征主义和独特浪漫主义内涵,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开拓了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16.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主体情感饱满的诗歌观念形态;"人诗合一"的人文思想形态;形质交融、统一的诗美风范形态等.他的诗学思想对七月诗派的构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江南逢李龟年》是著名的唐诗经典,并被认为代表了杜甫七绝创作的最高水平,然而,从古至今却一直有学者质疑杜甫的“著作权”。已有学者从史料和史实的角度论证了杜甫创作的可能性,而文章则从历来学者们所忽视的诗歌意象以及审美反应方式角度进行证实。此诗核心意象“落花”代表着最美的春景,符合当时及杜甫的审美习惯,而此诗对旧友相见场景的如实呈现,既符合杜甫荆湘诗的创作惯例,也有其独特性。这是一首表达“喜相逢”的诗,不必从政治性角度作“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 ,一生仕途坎坷 ,羁旅飘泊 ,先后赴桂州、徐州、梓州等地担任幕僚 ,留下了大量诗篇。李商隐也曾数次来山西 ,并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作品。但李商隐到底来过几次山西及留下哪些诗作 ,却历来说法不一。从一些资料的零星记载及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 ,可以推断出 ,李商隐或寓居或路经 ,前后至少有六次来过山西。其在山西期间所创作的诗篇大约有 47首。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三个方面对加强审美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无题诗刍议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头,无题诗创作是其最初的形态,与诗歌在形式格律成熟后形成的个人创作不同。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很高地位的古诗十九首就是这种非集团创作无题诗的代表,是文人五言诗之源头。其后曹植、陈子昂、李商隐都在无题诗这一领域里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本文试以无题诗起源与发展过程进行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