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高伟 《台声》2007,(4):11-14
2007年初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幕,两岸问题依然是台籍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岸话题年年谈,从坚决反“台独”到反“法理台独”,从促进两岸交流到关注台胞参证议政,开拓民间合作空间,“变”与“不变”之间尽显大陆方面认识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孙云 《两岸关系》2005,(12):11-13
2005年是我对台政策成效显著的一年。大陆不断推出对台新举措,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连宋郁访问大陆,两岸出现了新一波的交流热,台湾民众对发展两岸关系有了更新的体认和期许,长期主导两岸的对抗性结构有所松动。两岸互动的这种新局面,必将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两岸互动新局面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推动“一边一国论”、“公投”、“制宪”、“正名”及文化教育上的“去中国化”等“台独”活动,不断挑衅两岸关系,使两岸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不断受到破坏,两岸关系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台独”活动的加剧,大陆也把遏制“台独”…  相似文献   

3.
乔盛 《台声》2004,(6):4-5
随大陆五一七声明和陈水扁五二○的就职演说,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再次成为两岸及美国等各方所注意的焦点之一。无论大陆的声明和阿扁演说的本意是什么,阿扁提出要在2006年“宪改”和“公投”,被普遍认为是搞“台独”的具体重大行动。 为了制止“台独”,大陆已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民进党当局继续顽固推行“台独”路线,并借乌克兰战事,大肆炒作大陆“威胁”,加强与域外势力勾连,提升“以武谋独”强度。台湾当局专门设立研究小组,关注俄乌军事冲突的特点,研讨对台湾应对未来战争的启示,并结合两岸军事对峙现况,“甩锅”大陆,强化“整军备战”措施,竭力付诸实施。一、大肆渲染“大陆威胁”,强化对台军“台独”理念的灌输  相似文献   

5.
杨毅周 《台声》2002,(9):9-10
最近,就在陈水扁就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台独”言论,鼓吹两岸是“一边一国”、“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一个中国是改变现状”等论调,声称要把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未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纲领。而这些“台独”言论的要害和基础就是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郑博光 《台声》2007,(12):29-29
现在两岸的争论议题很多,“统一”、“台独”、“一国两制“、“贫富”、“民主”等。以前两岸同胞谈起统一议题时,台湾一些人的最大担心是两岸贫富差距太大,就怕十二亿人来和他们“均富”,这作为不能统一的主要理由。但时过境迁,大陆的发展神速,令世界震惊。台湾人纷纷来到大陆,特别是台湾的商人,他们是很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力,也不断向大陆靠拢,无论台湾当局用何政策都无能为力,就像洪水冲开缺口,要想阻拦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7.
林汉川 《半月谈》2004,(19):47-49
陈水扁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4年多来。一方面高喊要“两岸和平”,多次宣称其大陆政策“致力维持两岸关系稳定”;另一方面却变本加厉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渐进式台独”.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7,(4)
2007年初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幕,两岸问题依然是台籍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岸话题年年谈,从坚决反“台独”到反“法理台独”,从促进两岸交流到关注台胞参政议政、开拓民间合作空间。“变”与“不变”之间尽显大陆方面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台原则立场的坚持与处理手法的日益灵活,也反映出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走向深化与广阔化;而陈水扁却不顾两岸政经形势变化,不顾岛内民众死活,趁机抛出“四要一没有”的“台独”新言论,妄图搅局,并主导“话题”。不过,他显然没有达  相似文献   

9.
朱显龙 《台声》2004,(7):18-19
台湾当局仗着比较发达的经济,怀着美国等国际社会支持“台独”侥幸心理,通过绑架民意来推行“台独”分裂政策,挑战大陆维护统一的能力与决心。然而从两岸的实力对比、台湾经济的脆弱性、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和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来看,台湾当局根本无法达成“台独”目标。  相似文献   

10.
董川 《两岸关系》2023,(4):34-35
<正>3月27日至4月7日,马英九率团来大陆祭祖、交流。国台办主任宋涛评价马英九“素有民族情怀和振兴中华信念,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内,与大陆方面一道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利在两岸,功在民族。”对于马英九大陆之行,两岸有识之士予以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尤值肯定。  相似文献   

11.
刘红 《台声》2007,(12):17-19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大陆相继落实各项惠台措施,推动两岸交流向前发展;任期临近结束的陈水扁当局,推行“台独”进入最后的疯狂,两岸同胞共同进行了反击“入联公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在外有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内有民进党及“台独”势力阻挠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两岸制度化协商也向纵深推进。4月26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举行会谈,两会(指海协会和海基会,下同)正式签署两岸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以及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3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冷波 《两岸关系》2009,(5):25-26
4月11日,民进党联合台联党举办第二次“民间国是会议”,围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大肆攻击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显示其未来将继续坚持“台独”立场,阻挠、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的情况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与民意的落差日益加大,其路线困境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2)
正摘编自11月6日台湾《中国时报》习近平提出的两岸关系发展6点意见中,除重申"九二共识"和反"台独"外,其他4点都着重在两岸合作和增进两岸民众福祉,显见大陆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其对台湾民众的善意也由此可见一斑。在首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开之际,大陆公布了明年的两岸青年交流项目,可见其用心。大陆更为法理"台独"划下红线,发出清晰的战略讯号,就是坚决反对法理"台独",完全否定了"台独"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分裂势力在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旗号下利用语言文化问题推行其“台独”主张,对两岸文化“同中求异”“同中显异”“化同为异”,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接纽带,误导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都图谋推动文化“排中性”的加剧演进,路线图是由“语言台独”过渡到“文化台独”再迈向最终的“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两岸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统一论坛》2004,(1):11-15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3年并不寻常,继续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显著,实现两岸“三通”已成为两岸民众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施‘台独’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加紧“台独”的“具体化”“法制化”“政策化”,两岸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17.
“学运世代”作为一个整体,其两岸政策主张尚未形成共识,但在坚持“台独”的同时,却表现出与“台独教义”的鲜明区隔及政策的开放性、务实性。“学运世代”在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凋整与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而陈水扁执政8年来,“学运世代”的政途发展备受“深绿”路线连累。在自身的生存危机压力下,“学运世代”必将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出路。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2004年9月、10月份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台独”言论的释放,加快了“去中国化’’的步骤,其在两岸问题上抛出的种种言行,无一不清楚地表明,陈水扁之流正加快由“模糊台独”走向“清晰台独”、由“隐性台独”转为“显性台独”、由“渐进性台独”化作“攻击性台独”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独台”而非“台独”。“台独”主张与可行性早就已经实质结束,“独台”已经是当下台湾的主流思考。“台独”从来就不可能成功,这个原来只是个“稻草人”的主张,在虚幻的灯光下,被民进党投射放大为“绿巨人”,致使两岸有心和平发展者,忽略了另一个真正的危机,即“独台”。  相似文献   

20.
近年以来,陈水扁不断向世人炫耀,台湾创造了“政治奇迹”,企图欺骗舆论,为“台独”寻找新的依据和借口。 记得在八十年代,台湾当局曾大肆鼓吹岛内的“经济奇迹”,嘲笑大陆的贫穷与落后,并断言这是两岸制度差异,大陆的改革开放、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