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心结     
几天前,我收到大学同窗的来信,这封来信将我带回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之间的往事源于大学时代,我们曾是相当要好的同学。她来自北国农村,淳朴、耿直;我虽长在南方,但父母都是东北人,血脉里也充斥着豪爽的个性。我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她睡上床,我在下铺;在课堂上,她坐在我身后。平时我们总是形影不离。她生活能力很强,做事干脆利落,平时常帮我缝被洗衣,但在学习上由于基础差一些,总是感到有些吃力。为此她很刻苦,经常熬夜苦读,无论在宿舍还是在教室,每当看到她为解题而苦思冥想时,我总是凑到她身边“指点迷津”,将我的思路告诉给她,这是我惟一…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她本人也构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空前孤独的形象。这种孤独主要表现在生活、创作归属和诗歌审美特质上。  相似文献   

3.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我的同桌是我初中时的老同学,她叫小李。本来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可是自从跟小李一桌后,她的不少习惯“传染”给了我。比方说上课看课外书、戴着耳机听流行歌曲,时常逃学上网,跟男生传纸条……  相似文献   

4.
信用的旖旎     
上天给了小溪幸运和不幸,幸运的是小溪有一个顶好顶好的爸爸,爸爸一直是她的骄傲。不幸的是小溪没有了妈妈,她妈妈是在一次车祸中被夺去了生命。事情过去了几年,小溪也已习惯了这种单亲家庭的生活,只是她会时常想念妈妈,在爸爸看不见的时候掉眼泪。  相似文献   

5.
华侨女诗人刘莹姿是阿绵兄的母亲。阿绵兄嘱我为其先母的诗写些读后感,足见其一片孝心,我怎敢推辞?况且,我拜读了阿绵编的《莹姿诗文选集》,亦颇有感受,怎能不写呢。刘莹姿(1909—1991),1934年随夫林芳声侨居马来亚,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等地华文中学任教。是新加坡诗歌团体“吼社”社员。当日寇侵华之际,她发表了大量诗歌抨击日寇,表现了爱国赤子之心,在侨界影响颇大。她的歌是一声声战斗号角,激励着侨胞们团结抗日救国。1936年6月写的《愤怒的黄河》,是她的压卷之作———愤怒的黄河/一匹壮烈的…  相似文献   

6.
长生 《新青年》2005,(2):2-3
21岁的时候我上大二,认识了外系的一位师姐。那时她是校广播站的播音员,纳新的时候把我招了进去。平时她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冷冰冰的样子,但相处久了就知道她并非如此,很健谈也很热情。师姐有一副动人的嗓子,薄暮的黄昏,校园里常常飘荡着她的声音。兼之她弹得一手不错的吉他,每每当天的稿子都广播完了,她就抱起吉他,纤指轻拂,吐珠泻玉般就是一首动人的曲子。我当时负责专职给她编辑稿子,因而能有幸时常听到她的歌声。那应该是一种艺术的美感,那感觉常常让我误以为眼前的就是深居春闺的才女。但是每次她都只弹一两支,唱完了也到了下班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姐姐去了,在17年前的那个冬夜,那年我8岁,她12岁。今年我25,她也该29了。可是,当我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姐姐的容颜,听不到她的话语。惟有的是对她深深的回忆和时常想起她那不绝于耳的遗言。她早已化作西天的一片云彩轻轻地走了。姐姐走了,不带一丝遗憾地走了。我知道她走的时候是快乐的,因为走时她的脸上满是笑容,虽然她是被病魔折磨了几年才夺走生命的。也许17年前姐姐就知道,17年后她的哥哥和调皮的弟弟都能圆了她的心愿,成为让她引以为豪的两个兄弟。所以她走的时候才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每每走在…  相似文献   

8.
我爱沙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生病或去世是我们与死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母亲从未吸过烟,可是却得了无法医治的肺癌。一天晚上,我躺在她的身边,听着她的呼吸伴着床边闹钟“滴滴”的声响,我第一次意识到时间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分开。我下决心要在母亲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陪陪她,这并不是出于要尽儿女的责任,而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她的身边,我喜欢听她放声大笑,我希望能安慰她,同时也从她那里得到安慰。但是,找时间陪母亲却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我是一个大忙人。我有丈夫,有一个顽皮好动的4岁的儿子,我还要尽家庭主妇之责,…  相似文献   

9.
老师:马您好!我是一名军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和一个女孩相识并相爱了,她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今年25岁,比她大5岁。我觉得她就是我今生要找的人,和她在一起我是那么的开心和幸福,她也一样,也愿意和我在一起。我对她是认真的,因为我早已过了年少轻狂的年龄,7年的军营生活使我  相似文献   

10.
肖峰 《新青年》2004,(4):38
我是某职工大学的教师,和女朋友谈恋爱已有两年了。女友的父母非常小市民气。我头一次去她家,她妈妈就问我银行里存了多少钱。女友原来和我的感情挺好的,但由于受家庭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她对金钱看得越来越重了,时常向我感叹:“你要是大款就好了。”这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以致最近我俩竟有了分手的念头。你看我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1.
用心良苦     
姐姐大我四岁,我上一年级时,她已经上五年级了.每天都是她带我去学校,放学后等我一起回家.父母整日里为生活奔波忙碌,我的生活起居都是姐姐照顾,她还像个小老师一样,每天监督我写作业.  相似文献   

12.
木瓜是我国特有的果木之一,栽培历史已相当悠久。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木瓜歌,唱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是说:她送给我木瓜,我把佩玉赠给她。这不单是为了报答,而是表示我永远喜爱她。  相似文献   

13.
黄酒与酒具     
正我家过去保留了一整套酒具,专门为绍兴黄酒温酒的酒壶、酒碗等。民国时期,我的外祖父原是在江阴城内开设制造黄酒的酒坊的,酒坊名字叫"杜康"。外祖父在解放初期病逝了。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外祖母居住在我家,她喜欢喝黄酒,便从老家带来这一套酒具。那时候,家里时常买来整坛的黄酒,父亲与外祖母时常在饭前举杯小酌,一壶酒即泡在热水中。我记得,外祖母还经常将核桃仁捣碎,放入黄酒中,据说可有滋补之效。她喝黄酒时,也常常让我也来尝一口。黄酒度数低,小孩子喝了也不至于喝醉。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外祖母又回到上海,家中  相似文献   

14.
蝴蝶之爱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群儿了,那时我们两家是邻居,门对一座大山。我常带她去山上玩儿,满山的花草树木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她最喜欢蝴蝶了,每次见了都让我去给她捉。于是,她家里常常是蝴蝶满屋飞,一次她妈妈把蝴蝶全放飞了,她为此哭了一整天。后来我们去山那边的学校上小学了,每天的早晨,我都去找群儿,看着她把早饭吃完,然后一起去上学。群儿身体很弱,爬山时常累得满头大汗,这时我便把她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我们常常迟到,因为有时能遇上一只美丽的蝴蝶,群儿便大呼小叫地去追,于是我们就满山追逐,忘了上学的事。有时我跑…  相似文献   

15.
周哲 《新青年》2005,(9):35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那么那么地悲伤,悲伤得让所有面对她的人揪心。可是面对她,我无话可说。我知道倾听是一种帮助,我想做更多,却不能。大凡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的人,都会体验到那种天地寂寥、身心成冰的悲凉。我曾经在深夜的球场失声痛哭,那声音到现在还时常一滴一滴地倒灌在胸口。可是,我依然无法、无法知道,如何能让别人从悲切中抬头。春节回家,母亲照例地忙碌。我很想很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只是不停地忙。偶尔的空闲,说的依然是电话里说过千百遍的“注意身体”。临行时半夜想起来要煮鸡蛋,从门缝看她披衣在灶前站了半晌,忽然涌出泪来:即使是…  相似文献   

16.
小小女儿心     
女儿季苏墨,因为她爸爸的家乡在江苏,我是黑龙江人,她自己也出生于黑土地,因此而得名。墨墨5岁,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去年才回到合肥同我一起生活。此前她曾经数次转战南北,未满两岁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小铁道游击队员,但她确信她的老家是东北。我说你根本不是东北人,气得她鼻子眼睛嘴巴揪在一起,做出一副要同我拼命的样子。外婆把她撂到合肥后不告而辞,她伤心地哭了半个月,眼睛红红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免让我为她担心。当她知道她将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不是故乡的地方,便幽幽地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考大庆石油学院,那样每天都可以回…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身边的喜怒哀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我的诗歌同这个时代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我身边每天演绎的生活万象血肉相连,因为我不愿意去写一些空洞无物、隔鞋搔痒的诗歌。在我看来,写这样的诗歌无异于在浪费时光。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或者是一个人的孤芳自赏,只能说明作者需要心理咨询师给以精神上的疏导与治疗。多年来,我一直坚持  相似文献   

18.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19.
我时常想,我该如何去形容拜县这个地方。恬静、安宁、养在深闺,就如同一位俏丽多娇的小家碧玉,端坐于烟雾袅袅之处,仅等人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2003,(10)
雨:我是一名大一学生,自从进入大学以后,我感到非常自卑。我们学校和系里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我总想参加,可总也不敢去,因为我怕失败。上个星期学校公布了一批获奖的学生名单,并给这些学生发了奖学金,其中有一个是我的高中同学。说实话,在高中,她学习并不比我好多少,但是高考时,她比我的高考分高30多分,这回期末考试她竟然得了二等奖学金,而且还被评为优秀团员。我感觉她的进步真是飞速,真令我惊讶。也许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多,可是我花的时间也不少啊。为什么我却不如她呢?当初我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们当中是“鹤立鸡群”,如今却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