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扩展了犯罪人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是《儿童权利公约》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特别、优先保护原则的体现,也是一种基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角度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志 《法商研究》2007,24(3):79-85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未成年人受抚养、受教育等权利已有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有关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却较为薄弱,在立法上存在法律体系散乱、条文过于简略、抽象等诸多缺陷。因此,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十分必要。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涉及未成年人财产范围的界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权利义务、限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的处分等基本问题。我国对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应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区分亲权与监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乞讨虽是成年公民的自由,但任何人均无义务向乞讨人施舍。承认成年公民乞讨自由与适度限制乞讨,应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政府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实施主动救助、强制救助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应当视为未成年人的自愿接受。政府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其一,应当区分行乞的主体;其二,应当区分行乞的地点;其三,应当区分善意乞讨与恶意乞讨;其四,应当区分谋生性乞讨与经营性乞讨。应当按照“最大利益原则”保护儿童权利。政府是保护儿童权利的第一责任人,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严密化,保护儿童权利必须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4.
李先波  朱方毅 《时代法学》2005,3(1):116-120
一儿童 ,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勿庸讳言 ,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未成年人 ,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完全 ,一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 ,他们的权利的实现大多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而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社会其他各界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经常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于是 ,往往牺牲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的利益 ,因而造成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极大损害。不论在中国国内 ,还是在国际范围内 ,未成年人的生存与权利保护现状令人忧虑。众所周知的如儿童拐卖、虐待、雏妓、童子军、…  相似文献   

5.
李芳 《法制与社会》2010,(25):287-288
儿童权利的保护是人权保障方面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问题,保障儿童权利的公约在国际法上是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不断加入相关的国际公约,保护儿童权利也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义务。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吸取国际法在保护儿童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规定,使得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国际法的规定接轨,保障相关的制度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真正实现宪法在保障儿童权利方面的承诺。  相似文献   

6.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献均倡导规定,在处理与儿童有关的问题时,应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都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护儿童利益,我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儿童利益的保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2001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至今尚未明确规定“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为实现我国宪法有关“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承诺,故亟须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确立儿童最大利益的优先权准则,并对相关法律制度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付玉明  宋磊 《法学杂志》2013,(9):101-109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儿童权利保护的现代观念和法律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儿童权利保护虽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现状依旧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必须突出儿童权利的法律地位,推动立法机关建立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政府应该鼓励、规范、发展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组织,严格落实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责任,唯此,才有可能彻底贯彻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切实保障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8.
当代哺乳权观念的法理依据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上位权利是儿童健康权、生命权和食 物权,现实依据则是工业化、商业化条件下防止侵害儿童利益、遏制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作为一项新权利,哺乳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应当把母亲和 婴儿视为互有冲突的联合权利主体,既确认母亲的哺乳义务,也确认母亲的哺乳权利。政府作为义务 主体应适当干预母婴关系,着力树立哺乳权观念、完善哺乳权立法、加强政策法律实施、加强平等保护和 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向来重视对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都有大量的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规定,这些规定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我国对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内容,按儿童权利的性质特征区分,主要有: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国籍权、名誉权、荣誉权、智力成果权、教育权、接受抚养权、继承遗产权、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权、请求社会援助权、司法保护权,等等。  相似文献   

10.
对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以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为核心 ,将民事、行政、刑事、诉讼程序等部门法学中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内容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 ,构建了一门新的法律学科———未成年人法学的理论框架。该书在研究了自然法、观念法、制定法以及一些基本法学理论的基础上 ,以“权利与义务转化理论”为基础 ,全面研究了未成年人与监护人、未成年人与学校、未成年人与国家、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治、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犯罪、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犯罪、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等法律关系以及具体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是人类在保护儿童权利方面极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其中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承认和运用。本文就以“儿童最大利益”为视角,探讨夫妻离婚时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确定中存在子女利益缺失、父母本位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基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以确定并使得权利进入诉讼模式。检察机关通过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起诉的督促、支持起诉职责,通过对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和涉公共利益的提起公益诉讼职责,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发展。修改后采取较为开放式的规定,应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等精神理念,未成年人群体可诉讼权利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倡泛化解释。通过全面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体系、多机构协同下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群体公共利益的国家监护职能作用,创新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杰 《法学评论》2023,(2):72-80
隔屏猥亵儿童成为通过网络性侵儿童重要新类型案件。对该类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立足刑法教义学的角度,应当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保护的价值判断,由此,“触碰身体”和“主观强制”不应当是猥亵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刑法教义学上,对涉及儿童性权利保护的犯罪,应当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展开法规范解释,适当扩张处罚范围,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对涉性侵儿童犯罪,从严处罚情节应当实现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14.
落实全面综合司法保护,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从主体、法律、制度、责任四个方面理解其基本要素。针对涉未“四大检察”融合度不高、办案与帮教工作脱节、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要树立现代化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理念,推动“四大检察”有机融合,促进帮教工作案件化办理,健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挖掘全面综合司法保护降低发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黄梅芳 《法制与社会》2010,(27):251-251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每个家庭的任务和责任,本文在分析未成年人权利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保护法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出发,提出家庭教育中如何尊重未成年人权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卫彬 《时代法学》2009,7(1):105-111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各国的宪法问题,而不是国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完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法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通过混合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17.
俞亮  张驰 《法治研究》2011,(10):90-94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体现。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的立法、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界定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协调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与程序公正的关系以及完善法定诉讼代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黄斐 《法制与社会》2011,(22):181-182
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流浪乞讨儿童权利保护在媒体的关注下也逐渐成为焦点。他们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家庭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受到侵害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对此虽然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真正遏制住源头,使这些未成年人的权利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陈杨 《时代法学》2014,(3):102-108
关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理论上出现过多种学说。基本学说有二元论、国内法优于国际法的一元论、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一元论、协调论;国内主要有相互联系论、法律规范协调论、利益协调论等。国际法和国内法是有着本质区别但是联系又十分密切的两个法律体系;二者在各自利益的推动下协调发展;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有趋同化的走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随着儿童权利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制原则正在得到贯彻落实。但同时,社会上也仍存在着一些歧视儿童、对儿童缺少尊重、多重责任未落实等未能很好地贯彻儿童权利保护原则的做法,阻碍了儿童权利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