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对事实的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对事实的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想深入人心、扎根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必将奠定全体人民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从历史维度探寻其力量源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目标,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载体,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流传播话语权,从而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支撑。基于马克思文化批判的视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由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必将实现国家复兴的民族信心、体现了承继中国红色基因的革命自信、彰显了中国能够"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时代信心,更在于它使中国领航核心——中国共产党的从容治理全面展现出来。深入和系统把握文化自信何以能够坚定支撑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中不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毛泽东等历代领导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政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其坚实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丰厚资源;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方向指引;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物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文化突出的资源优势,形成于文化建设的过程。新时代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完成新的历史使命。文化自信的保持有赖于持续性的文化建设,所以必须在文化建设中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它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模式,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提升了信心,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这源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筑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在实践当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包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培养文化自信人才。  相似文献   

10.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结到一点就是民族自信。中华民族兴衰跌宕的特殊民族经历,使坚定民族自信尤其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多种元素,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及其理论依据,为新时期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贯通起来,首次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首次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旗帜鲜明地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在学习中,我们一是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二是要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三是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炼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立足实践,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容体系,面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播网络,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增强思想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聚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潮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藉此多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维度是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历史维度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价值维度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髓;实践维度是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源泉和底气的重大命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做到文化自觉与强化文化担当、做好文化传承与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传播与保持文化定力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可能根植于其深厚的历史根基、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成功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以及抵御错误思潮入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从主体来看要认知历史,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意识;从客体来说要立足新时代,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夯实文化自信基础;最后在内容上要创新文化发展,丰富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担当的文化使命是立足在文化传承,给予民族自信滋养;着眼于文化创新,为民族复兴注入活力;落点到文明互鉴,为展示民族形象提供载体。从理论来源、内涵诠释、实践指向三方面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重大战略命题。从生成机理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来源于具有创新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具有创新品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具有创新特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内在要求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要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坚持和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实现路径看,应该在推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同创新实践中提升中国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内在耦合实践中弘扬中国精神,在文化制度变革和时代新人培养的协调实践中彰显中国价值,在文化反思批判和文化对话交流的包容实践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伟大自信,是党和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强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位、新使命和新目标,对统一战线的定位、作用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功能型统一战线角度来看,新时代统一战线可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其定位、作用和发展都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奋斗目标来展开.新时代统一战线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功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大价值公约数,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方案为外部效应.新时代统一战线将深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统一战线民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和完善;统一战线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和凝聚.新时代统一战线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的重大任务,其发展图景是:形成国内与国际、网上与网下高度统筹的统一战线空间布局;形成策略与战略、法宝与目的高度一致的统一战线理论认识;形成利益与认同、政策与法治高度协同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形成衔接紧密、权威高效的统一战线运转体制;形成紧贴时代、着眼未来的统一战线发展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