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毕生精力投入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号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人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列宁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立即着手实践人民的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归宿也是要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运用大历史观从文明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三个维度把握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在两种制度的较量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两种现代化并进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人类文明多样性中展现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现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精华所在.本文作者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现的缘由、基础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浅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为引导人民脱贫致富,他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观点,科学地指出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全面把握和正确继承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集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使命的思想资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起点是消除贫困,经过百年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分配体系,超越了西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自身实践的现代化概念和理论框架。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分配体系是以党的领导为力量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组成,开辟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蕴含着社会稳定、和谐等意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方略,是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方向继续开拓前进的必然结果,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延伸和继承发展,两者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重要理论成果,后者又因其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而具有新特点和新创造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百年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释放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信号。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演进中,结合各个时期的战略要求和取得的实效,对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进行研究是新时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答“中国问题”,创造新理论。新时期伊始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两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困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对待理论、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重大成果。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系各方做好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凝心聚力、汇聚共识,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贡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统一战线要进一步发挥思想引领、集智聚力、建言资政、民主监督、文化统战等作用,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适应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提出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初始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尚未充分显示,人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还存在相当的模糊性,以致共同理想的构建隐忧重重。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现实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体化、朴实化,而共同富裕理应成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既有矛盾性 ,又有一致性 ,这是因为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 ,要发挥其市场机制的优势 ,同时 ,又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美好憧憬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结合中国国情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认识突破和路径创新。当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结合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民情,尤其需要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化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现代化”以新的文明内涵,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包含着“以人为本”逻辑和“制度文明”逻辑,推动人类文明呈现新形态。从共建共享走向共富,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路径;从财富追求到公平追问,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设想,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其形成的主要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内涵丰富全面,涉及多个方面内容。这一思想是对唯物史观创造性发展的成果,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与探索中形成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概括,科学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制度性、人本性、渐进性等重要特征,深刻回答了中国与人类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的共同富裕,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逻辑,宣告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客观形成,彰显了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主动承担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兴盛的理论使命与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19.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加深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坚持社会主义就要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途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它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护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它把生态危机看作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把人与自然的矛盾看成资本主义的更为基本、更为主要的矛盾,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它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性质,缺乏切实可行的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