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  相似文献   

2.
朱铁志 《唯实》2013,(7):95-95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各方感兴趣的话题。有关讨论由来已久,各种观点莫衷一是。我想换个角度尝试一下。为什么近代以降我们泱泱大国屡遭外敌入侵?为什么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败在蕞尔小国手下?为什么我们拥有四大发明却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我们至今少有自主发明、偌大的中国只能作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1,(11):62-63
姜汝祥在其著作《榜样》中指出,为什么只有几千人的企业,其领导就在大谈大公司病?而世界级企业拥有几十万人还能灵活依旧?原因在于,世界级企业是基于“事”的领导,在事实和数据面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是平等的,双方就能在思想上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成立即将 80年了,新中国成立 50多年了,我们在党内在全社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对一些人却往往难以发生作用呢?为什么像“法轮功”这样的歪理邪说会在一些群众甚至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中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理论和腐朽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对一些人会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环境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物质技术发展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黄国城 《党史纵横》2001,(10):18-20
1吴先民,1905年出生在横峰县青板桥村。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接受新文化、新忠潮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在南昌求学,认识了方志敏。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江西》等进步刊物,接受马列主义。革命的浪潮激荡着吴先民的心胸,“五卅”运动以后,他决心回家乡,向广大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宣传苏俄革命,于是没等毕业,就回到横峰。母亲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等毕业,弄个饭碗回家?”他回答说:“现在的社会,只有少数人有吃有穿,光弄我一个人的饭碗有何用?我们要让绝大多数人都有饭吃,都有衣穿。”这时的吴先民已把…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财富     
乔布斯在临终遗言中说: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无独有偶,巴菲特来华时也讲道,他一生赚了无数财富,但过去的52年却只住在同一栋老房子。他说:“为什么要换新房呢?这房子有我和家人相处的所有快乐时光及记忆,是世界上我最想住的地方。”世界首富的睿智引人深思:是爱与情而非豪宅和钱财,才让房子变成幸福的家。  相似文献   

8.
正在贵州,很多村庄都拥有独特的村落文化,或因民族特色而大放异彩,或因历史深厚而脱颖而出,或因传统技艺而出类拔萃。然而,纵观这些拥有文化富矿的村庄,比较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的村落环境,为什么有的人凭借传统技艺年入百万,有的人却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生活?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攀钢机制公司金工车间党总支没有放松组织发展工作,然而党员总数还是出现了负增长。1987年,党员人数达到84名,到1995年初,职工人数增加到544人,在岗党员人数却只有58名。这是为什么?原来,随着退休职工的增多,一些老党员也陆续“解甲归田”。虽然车间每年都要发展新党员,但注入的新鲜血液不足补充肌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三合行     
周超 《奋斗》2006,(6):48-49
三合村是宾县惟一的少数民族村,位于哈同公路46公里处,五个自然屯,297户全是朝鲜族。这个只有1000多口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却连续几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先进村、市级民族团结先进村。人均年收入达10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是什么使得三合村如此富庶、文明?  相似文献   

12.
郝旭光 《廉政瞭望》2017,(21):35-35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对路边的l元硬币看都不会看,而对抢微信红包的1元钱却乐此不疲?男人不舍得买一件千元左右的衣服,妻子用家中存款买下了这件羊毛衫作为生目礼物,他却非常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心理账户”。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编织着五彩的花环,每一个图案,每一种颜色,都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所装饰。在生活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去收集幸福,生活中的快乐便是无限,幸福亦是无穷无尽。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幸福给予每个人亦是公平的,是否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驾驭。幸福就如同五味瓶,只有自己品尝,你才会品到其中的味道;幸福就如同无数散落的珠子,只有自己用心地收集串连,你才会看到精致的装饰品。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拥有平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上半年买房时结识的一个加拿大编剧,如今早已歇业,正想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加拿大是福利社会,却并非人人都有养老金。只有拥有正规、固定工作一年以上的人,才有养老金,  相似文献   

15.
年更岁末,各地都要组织一些送温暖活动,这对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无疑具有推动作用。但有些群众却不领情,认为这是搞形式、走过场。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原因在于活动“一阵风”,“送温暧’患上“冷热病”。活动之中热闹闹,一阵风刮过后,有些同志就以为工作到位,万事大吉,对当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事情又忘到九霄云外,年年如此,岁岁这样,群众怎能不产生情绪?还有少数人“抢风头”,工作不实,尽做些浮光掠影的表面文章,以此展示自己的‘德政,捞取政治资本。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想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就要防…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聚宝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商人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出游.见市面萧条,只有两个人在沿街摆摊卖蜂蜜。朱元璋听见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发出嗡嗡的声音,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两个卖蜜人:这是为什么?一个卖蜜人回答说: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回答: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三成,所以蜂群兴旺。听卖蜜人这么一说,朱元璋若有所思之后,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17.
林绣琬 《党课》2012,(6):77-77
一个黑人计程车司机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叔叔的肤色和我们的不同呢?” 母亲答道:“上帝怕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很多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都能相爱。”  相似文献   

18.
黄明哲 《党课》2012,(1):103-105
近年来,“幸福指数”急剧升温,不仅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且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为什么在物质财富日趋丰富的当下,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却愈感奢侈?幸福是人类追寻的终极目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作为特殊群体的共产党员,新时期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呢?2012年,本刊专题策划了“讲给党员干部的十二堂幸福课”,为广大共产党员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收获幸福、提升幸福、感悟幸福提供一点启发。祝愿广大读者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海生  古思今 《党课》2013,(22):104-106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双胞胎尽管有几乎百分之百的相同基因,但命运却不尽相同;有的人父母都不高,生出的孩子却越长越高,成了“巨人”;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其后代寿命差异竟然很大……这就未免让人感到困惑了:既然基因能决定命运,为什么出生后命运会发生变化,究竟是谁在改变我们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9,(4):108-109
为什么有些人经常生病,有些人却身体强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指出,只要你掌握以下十个秘诀,便能增强免疫力,远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