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心难点在于依法行政,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行政权不断膨胀与扩张,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以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现象大量存在,因而,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是实现对行政权的合理控制,为行政权的运作划出一个法律界限。基于此,对行政权的宪政位阶,行政权进行控制的必要性,以及行政权运作中的法律界限进行分析,这对于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的核心或实质是行政权,行政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更新演进。它经历了"警察国"时代的消极行政权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行政权时期和当代的泛化行政权时期。我国的行政权建设应以服务行政与协商行政为未来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的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上,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监督制度.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依据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能分工;监督的功能既包括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又包括维护和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监督的主体既包括普通的人民法院,又包括人民检察院;监督的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些方面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区别.受制于其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的西方国家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但对其有益的、符合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的、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的部分,我国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李科 《行政论坛》2008,(5):63-66
执行是指法律赋予执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公权力,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活动.执行权应属于行政权.执行工作的内容和行政权的本质属性决定执行权应当由独立于人民法院的、具有行政性质的司法警察机构来行使.司法警察机构与人民法院是服务与被服务、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人民法院通过异议之诉及行政诉讼监督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5.
坚持依法行政 ,是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的关键。依法行政对行政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行政职权法定、行政活动程序法定和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这三个方面。通过依法规范行政权的行使范围和行使程序 ,再加以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 ,才能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防止和减少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行政权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概念。通过对东西方行政权演化历程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演化路径正好相反,但其中的许多共通之处对我们今天建立现代政府仍有所启迪: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和选择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政府职能亦不相同;行政文化影响深远;行政权的运行要把握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7.
付茜 《学理论》2012,(35):94-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在"维护和监督",而且是重在"维护",次在"监督",体现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容忍或更多是无可奈何。两权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通过提出完善两权关系制度的建议,期望两权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行政程序法的控权功能的合理内核出发,指出控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政程序法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公民权的保障.但对公民权的强调和保护并不是对行政权的全面否定,本文从程序对抗权,以及公正与效率的平衡机制等多角度地论述了行政程序安排下公民权的内在平衡特性及其与行政权所形成的互动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行政法治实现的保障机制--以孙志刚案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我国行政法治实现的有效保障机制行政权的宪法规制,是行政法治的宪政保障;行政法律规范的完善,是行政法治的法制保障;行政执法主体的进一步规范,是行政法治实现的组织保障;行政执法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是行政法治的理念保障;监督体系的完善,是行政法治不可或缺的配套机制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行政法治的社会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据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之界定,SARS危机已构成了国家宪政意义上的紧急状态。本文以SARS时期一案例为素材,结合我国目前宪政有所缺失的现状,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的情势必然,终极目的及现实要求诸方面,论证了最高行政权主动处置SARS危机的现时合理性。进而运用比较宪政研究方法,考析了世界宪政国家紧急状态处置制度,认为借鉴西方(美国)的宪政理念与精义,初步建立我国的司法审查机制,壮大宪政舞台上司法权的功能,规范常态与非常态下行政权的行使,是国家宪政的发展前途和行政权宪法定格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学、法学和认识论三维视角对侦查权属性进行解读,可以深入认识侦查权的属性。从政治学角度看,侦查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这一属性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法学角度看,侦查权属于程序性权力,这一属性为侦查程序设置提供了法理依据。从认识论角度看,侦查权的运行是一个归纳一演绎的事实建构过程,这一属性为侦查方法的建构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司法行政权的界说及其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行政权是以管理司法行政事务为主、兼容部分司法权性质的行政权,具有复合性、相对独立性、广泛性、服务性等特点。我国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要着力强化审判权的权威,调整完善检察权;统一规范司法裁判的执行权;完善司法行政制度;并逐步实现司法行政与审判、检察等司法业务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3.
吕晓明 《理论导刊》2012,(8):77-78,81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权力的特殊本性是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滥用行政权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大多由发包方滥用行政权引发。加强以行政权为核心的权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法律规制,成为未来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制度的必然要求,具体可从签订程序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方面着力完善之。  相似文献   

14.
司法权无法有效地对行政权制衡是一个普遍现象。司法权相对于行政权的弱势,是由于法律法规和党内制度在实践中运作时出现偏离而造成的。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有的人认为,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在此试从洛克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思想,认为立法权高于执行权,而且限定立法权的范围;执行机关有召集和解散立法机关的权力;人民享有最高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相似文献   

16.
自由融资权来源于经济学上的金融自由理论和法学上的所有权理论与合同自由原则,但政府机关动用行政权打击"非法集资"是自由融资的重大威胁。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非法集资"界定涉及的要素"未获批准、还未付息、不特定对象、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等作了诠释,但仍不够明确和合理。以行政权限制自由融资权的正当性在于防范社会风险。解决自由融资权与行政权冲突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特定对象,即将以下行为界定为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向不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向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超过50人,但自然人向三等直系与旁系亲属和关联关系人借贷、法人向关联关系人借贷和法人向第一、二类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不计算在内;法人向内部职工借贷超过200人。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人民对行政权的认识有着极为深刻的转变。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处于权力对自由威胁的恐惧,北美殖民地人士普遍对行政权采取不信任的态度,《邦联条例》的制定反映了各州政府对中央政府和行政权力的畏惧。革命胜利后,一个弱势的、纯立法的国家政府所产生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制宪会议上,美国政治精英们赋予对行政权力以"有限信任"。人性复杂说、"分权与制衡"原则、"共和主义"和"好政府"理论共同构成了制宪时期美国政治精英们对重新理解行政权的理念基础,而这也构成了美国总统权力中心地位形成的理念渊源。  相似文献   

18.
行政的核心或实质是行政权,行政权是行政法的"起因和归宿",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行政权正当性理论的变迁,推动了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使行政法由传统行政法向现代行政法过渡,从而对行政法变化与革新具有重要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和完善过程中,虽然已经关注到行政权的作用并对其作了初步规范,但从现行规定来看,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错位现象依旧明显:一方面,在以维护环境公益为目的的制度预设和司法能动理论的共同影响下,司法权存在僭越行政权之嫌疑;另一方面,行政权的优先性和专业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环境行政执法前置程序缺失,法院立案后告知制度不合理,行政权在审判阶段和执行阶段的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彰显。因此,要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优势互补,既要严格遵守司法权的谦抑性和被动性,又要尊重行政权的优先性和专业性,注重发挥“行政权协助司法权”之功能。  相似文献   

20.
龚向和  袁立 《行政论坛》2009,16(1):44-48
社会关系就是各种利益的关系.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各种利益冲突.行政权运行就是行政权根据一定原则对价值的选择和利益的权衡的过程.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来分析行政权的内外动因是十分有利的.内在视角就是从行政权和行政权本身来看,分析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外在视角是从行政权与社会各种因素包括有限资源、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价值阶梯来分析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结论,即:利益规律就是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