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认清刑罚的预防对象,是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前提。对未捕获犯罪嫌疑人在刑罚预防对象理论中的地位和性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学理论由犯罪论和刑罚论组成,其根基是刑罚论而不是犯罪论。"刑法学"是建立在"刑"之基础上的"法"的一门科"学",以刑罚论为根基的刑法学理论体系才是实现罪刑法定的最佳选择。刑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保障人权,从刑法的目的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  相似文献   

3.
杜雪晶 《求索》2007,(11):83-85
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状况下,非刑罚处罚观念不断得到理解与关注,认知非刑罚处罚观念具有的理论内核对于这一论题的推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辨析,以期在刑法理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死刑存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在惩罚与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死刑在刑法上的规定和司法中的适用便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764年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引起了国际上的死刑存废问题的大论战,至今已持续了二百多年。现在世界上已有一部分国家废除了死刑,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保留着死刑。下面谈谈死刑存废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保安处分作为防卫社会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在澳门刑法中有较为缜密和详尽的规定,由此而体现出澳门刑罚的目的在打击和预防犯罪并以预防为重点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犯罪学的角度对刑罚的“制刑——配刑——行刑”三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刑罚在哪些方面对预防犯罪有效,在哪些方面对预防犯罪没有什么效力,从而理性地评价刑罚在预防犯罪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刑法中的“赔偿(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且或多或少会给被害人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从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看,被害人并不能从犯罪者受到刑罚惩罚中得到应有的损害赔偿。为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刑法第36、37条规定法院应当判处或责令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或“赔偿损失”。但学界对于“赔偿(经济)损失”的性质、范围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争议较大,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刑罚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作为法律概念,刑罚充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刑罚的存在必须具有充分的伦理根据、刑罚必须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伦理作用这样两个彼此紧密相连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刑罚轻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其含义、价值及理论根据.刑罚轻缓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罚改革趋势.其价值是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获得较大的刑法效益以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达到惩罚和预防的双重目的.刑罚轻缓化的理论根据是指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了比较重要的修改,涉及到的“逃逸致人死亡”问题,在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将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最终死亡的具体情形一一作了分析、排除,借鉴日本刑法中的有益理论,将“逃逸”行为单独评价,以结合犯观点来理解新刑法中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死刑复核程序为我国大陆死刑案件裁判生效之必经程序,对于保障死刑适用之审慎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死刑核准权之下放、法律规定之死刑复核审理方式不科学等原因,我国大陆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程序虚置、复核标准不统一、行政程序色彩浓厚等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废除论和完善论两种观点,而以完善论为主流之观点。完善论提倡以保留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为前提重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和法院体制。在此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扛起改革大旗,收回死刑复核权之同时,改原来死刑案件二审之书面审为开庭审,是为我国大陆死刑复核程序之重大进步。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革蕴含着公正与效率的博弈,其改革无非是还原其司法程序性质和本来的价值追求,目前之改革趋势亦朝着此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行刑个别化原则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的行刑运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活动原则.行刑个别化原则是特定行刑目的的派生物,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一定时期刑罚制度及其理论在行刑观念上的折射.对分娩于国外监狱并为现代西方刑罚综合理论所极力主张的行刑个别化原则,我们应取其合理成份,弃其虚伪内容,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脱离共犯关系的脱离者的处罚直接关系着共犯脱离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实效,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有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既有共犯脱离的处罚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共犯脱离者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小的事实,认为共犯脱离者仅应对脱离共犯前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并进一步分别论证出共犯者在着手前阶段脱离,着手后既遂前阶段脱离以及在犯罪既遂后阶段脱离所应承担刑事责任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死刑缓期执行(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关于人权保护在刑法上的体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我国的现实状况却不允许我国废除死刑。死缓制度的确立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率,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与国际立法趋势相同。死缓制度作为我国独创的刑罚制度,在社会上既起到威慑作用,又有利于保护人权,是符合我国法制要求的制度。为了更好地适用死缓制度,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把握死缓的适用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后果,保证死缓制度的正确适用。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死缓制度的适用作出论证,希望可以为完善死缓制度,为其在现实中的适用起到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刑罚本质问题是刑法理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方孔先生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动物性,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对刑罚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只有从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理性视角出发,分析报应刑论和目的性论的分歧和利弊,才能真正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即刑罚的本质是并合主义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刑法》以数额为中心的定罪量刑标准缺乏社会适应性;各法定刑量刑幅度交叉现象严重;贪贿犯罪刑罚减免规定存在"宽严皆失"的弊端;生刑与死刑差距过大,资格剥夺措施一直缺位。《刑法修正案(九)》虽针对诸多问题作出了调整,但贪污与受贿的关系、终身监禁的落地实施等问题仍有待研究。为此,应降低贪贿入罪标准,扩大地方自由权,以无期徒刑重构终身监禁制度,厘清贪污受贿关系并严密刑罚裁量情节,废除贪贿犯罪刑罚减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刑罚正当性主要指刑罚存在的根据、合理性。刑罚的正当根据是对人们为什么需要刑罚和刑罚在多大程度上合乎理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传统的理论争辩出现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即便并和主义也过于机械与片面。文章主要从有代表性的古典刑事学派与近代刑事学派中关于刑罚正当性的探讨展开,结合分析我国刑罚,阐述了并和主义中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无暇全面、专门地研究和阐释刑罚问题。他虽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刑罚理论体系,但却有许多关于刑罚问题的重要论述。其中关于刑罚对象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态度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刑罚对象观,对于人们审视、评价和完善现行刑罚的功能及作用,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刑罚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也一直是各国刑法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入手,着重分析了在刑法中可以适用及不适用的刑种,提出可以加大推广非刑罚手段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不再罚"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规则之一.理论上认为是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的延伸."一事不再罚"原则实际上是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过度的侵害为其基本价值目标的.在实践中,对该原则的适用应把握对同一个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后,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和根据对该违法行为再次实施任何性质的行政处罚.当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法律规范时,可以采用"重罚吸收轻罚"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