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前 《台声》2006,(5):76-76
台湾名嘴李敖近日在一档节目中大谈新加坡人的“笨”,这已是他第二次公开发表这种言论了。这让早已积郁于胸的新加坡人忍无可忍。去年9月,结束了“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在评论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四地的华人时公开表示“新加坡人笨”。这句话传到新加坡人耳中,舆论哗然,在当地引起了一番激烈讨论,人们惊讶于李敖的口无遮拦,更对这番评论深感气愤。新加坡人表示,这样不负责任的评价让人无法接受,对于李敖的无端指责颇感不满。就在人们逐渐淡忘这件事时,李敖几天前再次就此话题的一番言论彻底激怒了新加坡人。4月5日,李敖在《李敖有话说…  相似文献   

2.
“因为我有记忆力,北京和上海使 我有记忆力,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这个季 节有了春天……”台湾知名历史学者、 作家李敖在上海以简短而富于诗意的言 词,概括了他56年后重返大陆的体验。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 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 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 李敖,使他在70岁的高龄,克服心理 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 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 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 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 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 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 了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3.
正李敖对死亡是有着自己的理解,2005年,李敖在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时,有同学向李敖提问,"从《李敖大全集》中看到他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李敖回答,《新旧约全书》最后的启示录有一段说,"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死,我告诉你,我随时会骑上灰色马,再见!"如今,一语成谶,他果真乘着灰色马西去了。2018年3月18日,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4.
安文 《台声》2006,(2):86-86
蔡玲编著的《直面李敖》—记者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李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李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眼福。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可李敖并不想回大陆,他说:“如果从感情层面,我以为回大陆‘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个旧梦没有了,我希望我不要有意破坏它。如果是理性层面,要了解大陆,不需要这么麻?,不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他,嬉笑怒骂爱憎分明;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心系两岸爱国爱乡;他,胸怀大义拥护统一李敖走了。那个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老先生,走了——李敖独坐书斋、独步文坛、独立抗争,狂放不羁。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用一支笔震撼海峡两岸,用一张嘴影响全球华人。李敖之所以是李敖,是因为李敖做到了只有李敖才能做到的事,先生的一生狂傲不羁,不受限于他人,活的可谓潇洒自由,是一位外表张扬而内心深沉的文人。斯人已逝,两岸民众缅怀、追思这位远去的大师,怀念他的爱国爱乡情怀,怀念他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文坛“怪杰”李敖在台湾名气很大,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台湾民众都知道李敖很有傲世独立的名士之风。普通人说他时也是肃然起敬,比如台北一个跟文学不沾边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去了李敖家,和李敖有一番交往。他说,李敖确实是个人物。李敖狂放。他60年代挑起东西方文化论争,从此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别看他曾两度入狱,后来蒋经国召见他,他不去;民进党拉他,他不理睬。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看不顺眼他都直言不讳。连赴台访问的几位很有名的北京作家,也被他拒之门外。理由是,跟官方不打交道,包括它方的人介绍来的人。怪…  相似文献   

7.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8.
政经人物     
<正> 李敖:终于回来了9月19日,李敖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了他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备受人们关注,而此次大陆之行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李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政治明星,又是电视明星,还是娱乐明星。在岛内,爱他的人爱得发狂,而恨他  相似文献   

9.
新书信息     
《小康》2018,(12)
正《李敖自传》作者:李敖定价:78.00元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敖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记取了自己一生中的点滴片段,从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岁月的主要经历,也能体会他在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桀骜不驯和爱憎分明之外的勤奋、仗义、深情和勇敢。  相似文献   

10.
李峰 《两岸关系》2005,(10):23-26
提起李敖,可以说,在海峡两岸他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著名的作家,写了100多本书,被禁的书却达到了96本之多;他是历史学家,却又经常在电视屏幕上引经据典地骂人,他还进入了台湾的政坛,却经常忙着吵架和打官司。喜欢他的人说他才华横溢,有实力有个性;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恃才傲物,爱闹事爱找茬。不过谁都不得不承认,李敖这辈子活得精彩,今天趁他在北京期间,我们终于有机会和他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李琳  ;谢家顺 《求索》2007,(7):181-182
李敖的成名作《传统下的独白》影响了台湾整整一代人,他对传统文化的藐视与反叛在高举传统文化旗帜的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而他在深层心理上却很难摆脱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也因此构成了这部作品特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情结。正是在这种批判和承传中李敖完成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2.
蓝薇 《台声》2006,(2):70-70
拥有上万藏书的“李敖书房”,是?立独行的李大师多年来的招牌,但据台媒报道,在去年9月,李敖把书房给卖了。对?,李敖笑?自己是200多位“立委”中最穷的,卖房子的钱是拿去做好事,至于藏书去了哪里,李敖说,现在是“寄人篱下”。据?,当初只要有空闲时间,李敖都会到书房去,但现在屋子已经易手。据台媒在现场的报道?,在大马路外头,可以隐约听得到屋子内敲敲打打的?音,原来是屋子的新主人正在装潢施工。陪伴自己多年的书房,忍痛卖了出去,李敖自己都好心疼,他说,“钱拿去做了很多好的事,大家都没看出来,高金素?去日本我捐了15万(新台币),这次去美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台湾自由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李敖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李敖与胡适的关系也是颇受关注。李敖作为台湾自由主义“不可多得的一条游魂”,是以反专制、反威权为特色的台湾自由主义谱系中的重要一员。传统的自由主义争取自由、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寻求民族振兴,体现了对文化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李敖是这样一个传统中个性鲜明的接棒者。  相似文献   

14.
李敖其人,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祖国大陆都是鼎鼎大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写得妙,更在于他为人行事的特立独行。最近,李敖因为宣布代表新党参选台湾下届“总统“,使其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文坛奇人李敖是台湾文化界最有名的人士之一,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的翘楚,更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最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祖籍山东,1953年  相似文献   

15.
傅宁军 《两岸关系》2003,(11):64-65
关于生与死,李敖早就看得很透。李敖多次郑重声明,他决定有一天自己死后将把遗体捐给其母校台湾大学的医院,免了火化的麻烦。他跟台大医学院骨科主任韩毅雄医师、法医学科主任陈耀昌医师谈定,对他的遗体做“大体解剖”,然后做成完整骨骼标  相似文献   

16.
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此 形容李敖并不为过。 很多作家的成就是圈内认可,老百姓并不一定知道,李敖是个杰出的例外。他的成功属于书斋,亦属于公众,却又跟别的公众人物大不一样,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难得到台湾拍片,采访李敖,自然是重中之重。 那是夏日的一个上午,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8,(8)
在台湾,李敖不属于任何党派,不能被归之于任何阵营,他也不愿意代表任何人发声;他的文章有很强的战斗性,常常是檄文,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总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然而,他的影响力很少有人可以匹敌。他的著作总能给人思想智慧,总能启人心智,发人深省,这种力量来源于他的思想。现选取李敖所著的《传统下的独白》中的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人物     
《小康》2018,(10)
正逝世者李敖台北荣民总医院3月18日发布消息,知名作家李敖过世。家属的声明指出,李敖近日病况转危,今天上午10时59分安然离世,与世长辞,享年83岁。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吉林省扶余县人,1937年迁到北京,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就读。李敖曾因发表抨击当政者言论等于1971年3月被捕,判刑10年,于1976年11月出狱,总计入狱5年零8个月。李敖除研究、写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6,(7):96-96
大才子李敖笑傲台湾文坛五十余年,学贯中西,桀骜不逊,两度入狱,抗志不屈,一身傲气,极富个性。本书以档案、述评、自述、纪事、语录等素材形式,从政治李敖、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六个视角解读李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书中配有200多幅李敖照片、签名、印章、名片及大量珍贵的背景图片,首次公布了李敖的写真照片,是李敖授权的内容最为权威的个人传记类图书。四色彩印、装帧精美、限量发行、极富收藏价值。《李敖档案》  相似文献   

20.
正"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李敖最后一次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是在3月18日。这一天,这位自奉"大德不逾间,小德出入可也"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永远闭上了嘴巴,思想也停止了转动,再也没机会奋笔疾书,畅快骂人了。不管李敖多么富有争议,他注定要成为两岸文学史上不可避开的一座山峰。李敖在为其自传写的广告语点破了其一生的境遇:"横睨一世、卓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