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天,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石冲村周時傑先生,收到了從美國洛杉磯輾轉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居住在台灣、海外的周氏族人商定,要修寫族譜,請他代為查詢故鄉周氏親属情况,並隨信寄了現居台灣、美國等地的七十多名周氏族人名單,要求一個一個查找他們的先祖世系和史迹。周時傑先生深為台灣和海外同族親人尋根念祖的赤誠之心所感動。接到信的當天晚上,他就提筆寫了回信,表示支持親人尋根,贊成修周氏族譜,原盡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父親生前身在寶島做盡了思鄕之夢,直到臨終也實現不了興親人團聚的宿願;他含怨辭世後,我却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去台灣為他奔喪的機會。悲慘的話別父親是四十年前隨國民黨軍隊去台灣的?敃r,他從家門前的碼頭乘船時,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悲慘的情景。父親拉着淚水汪汪的母親,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這裏到台灣用不了二十四個鐘頭,我去後會時常回來看你的,你千萬別太難  相似文献   

3.
夫妻重逢     
B先生(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我没能寫出真實姓名)老家在河南新縣農村。讀完高中,他考上了國民黨武漢航空學院,並與本鄉他心爱的彭廣英小姐拜了天地。刚度完蜜月,B先生就離開了家。夫妻分手的前夜,太太說她已有身孕。不久,二十一歲的B先生随軍去了台灣,在一家軍械工厂當了技师。三十多年来,B先生時時思念着心上的人。一九七九年,B先生偶爾從一家刊物上獲知,太太正在寻找他。他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他的爱妻還在人間;憂的是,台灣說大陸‘共産共妻’,他爲那容貌出衆的妻子這些年的遭遇擔心。沉思良久,他終於决定先給太太寫一封試探的信。使B先生喜出望外的是,不久便收到了家書,獲知年過八旬的父親仍然健在。太太還告诉他,他走後生的是兒子,而且早已娶了媳婦,給他们添了一個孫子、一個孫女,一家四代同堂。B先生手捧家書,歸心似箭,很快便繞道他國,飛回祖國大陸,寻找他記憶中的家。 B先生回到新縣,受到縣政府官員盛情接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東山島東北隅有個村子,原名叫銅砵村。一九五〇年初,國民黨軍隊一夜之間就在這裹强行擄走一百四十七名壯丁,致使這裹的二百多戶人家中,有上百個青春婦女同丈夫分離。從此,銅砵村被人稱爲“寡婦村”,久而久之,“銅砵”之名,反倒無人知曉了。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來,先後已有八十多位當年的“壯丁”從台灣回來,與妻子兒女團聚。五年前回鄉定居的台胞黃文克,今年雖已八十有一,但精神矍鑠,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小得多。  相似文献   

5.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這歌唱得神。’施秀蘭的丈夫萬可君說,‘我在台灣見到秀蘭時,她剛十九歲。那旗袍襯出的窈窕身材,那羞答答的模樣,我一見就愛上了。二九四五年,他把施秀蘭帶回了湖北省當陽縣的老家。 萬可君是當陽闵場人,一九三九年曾与當地姑娘刘道秀結為夫妻。不久,他應徵当了国民黨軍隊的兵,隨後去了台灣,又認识了施秀蘭。萬可君重回故鄉時,一個丈夫娶兩個妻子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年屆古稀的台胞鍾競雄女士遠涉重洋從美國回到祖國大陸,與離别四十一年的情侶何水山先生重溫鸳夢,一時傳為佳話。一九四四年,青春年華的鍾競雄和何水山都在江西贛南國民黨軍隊做事,正當他們婚後度蜜月的時候,這一對‘鴛鴦’在戰亂中失散了。後來,他們先後到了台灣,但咫尺天涯,終未結上紅線。為了尋找愛妻,何水山於一九四九年十月返回故鄉湖南。從此‘異地相思,兩處閒愁’,何水山失去了希望,不得已另擇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衡山縣原種場住着一名台灣原武裝特務,現在是當地聞名的傷科醫生,姓趙名貴客。他的身世,使許多人感到好奇。拜師學藝趙貴客原名趙注生,出生在湖南省衡山縣店門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時候起便在省城長沙謀生。一九四八年三月,趙贵客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壯丁,七月去台灣,在宋子文部下當兵,后來升為副班長、副排長。一九五三年,他與台灣新竹縣湖口鎮陳阿新結婚,生有四個儿子。  相似文献   

8.
退休檢驗師、一九八八年“亨氏杯”平衡膳食一週食譜設計徵文大獎賽獲獎者蒋彦瓏女士,在台灣有兩個哥哥:蔣彥士及蔣彥礽,另一個哥哥蔣彥厚在美國。蒋彥士是台灣一位名人,蔣介石先生時期曾任台灣“行政院”秘書長、“敎育部”部長,蒋經國先生時期任“總統府”秘書長,後來又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他本是一位農業??早年對台灣農業的改進作過重要貢獻,曾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傑出成就獎及艾森豪獎金。蔣彥礽、蔣彥厚分別在旅遊業和商業界工作。前不久,年屆花甲的蔣彥瓏去香港同闊別三十多年的彥礽和彥厚見了面。彥瓏說:我一到香  相似文献   

9.
在國共和談合作的歷史裏,有兩個名字最引人注目:一個是中共方面的周恩來,一個是國民黨方面的張治中。今年適逢張治中將軍誕辰一百週年,筆者訪問了寓居北京的張將軍的長女張素我,重新憶起了當年風雲變幻的歷歷往事。國民黨的“和平將軍”張素我今年已七十五歲高  相似文献   

10.
“小白鴿子”飛回來了! 初秋時節,離鄉四十餘載的白女士從台灣回到了故鄉——吉林省四平市。一九四八年,白女士隨“長白學校”遷往瀋陽讀書,後又南下至海南島;不久,去了台灣省?鼛啄?她與家鄉親人通了信;但一想到回大陸探親,不免還顧慮重重。有一次,在日本飛往美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書記处號召黨政軍机关的全体黨員、斡部在端正黨风中做全国的表率一月六日上午和九日下午,在中央機關幹部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作了《中央機關要做全國的表率》的講話,他在報告中指出,在我們整個事業中,中央機關起着樞紐的作用。這個樞紐運轉得好不好,對於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極大。因此,必須尖銳地向中央機關提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即應當在提高效率、努力學習、嚴肅紀律、增强黨性四個方面起表率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大會結束前講了話。他說,我們國家社會風氣如何,决定於黨風;黨風如何,决定於領導機關的風氣;而领导機關的風氣,又决定於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一句話,决定於北京這個地方。中央黨政軍機關如果風氣正、面貌新,就會有力地影響全黨的風氣,帶動整個社會风气的好轉。所以端正黨風,從北京做起,從中央黨政軍機關做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諸位代表先生們,全國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協商會議现在開幕了。我們的會議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和國外華僑。這就指明,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這種全國人民大團結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為我們戰勝了美國帝國主義所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在三年多的時间內,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美國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所有的敷百萬軍隊的進攻,並使自己轉入反攻和進攻。現在,數百萬人民解放軍的野戰軍已經打到接近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區去了,中國人民大多數已經獲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全國人民團結起来,援助人民解放軍,反對了自己的敵人,取得了基本的勝利。在這個基礎上,召開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相似文献   

13.
美籍華人潘維疆先生,是湖南長沙市人,幼年時隨他的父親潘佑强先生(原國民黨西南長官公署中將副司令長官,黃埔一期廬山中央訓練团主任,台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已故)去台灣,六十年代初去美國留學後定居美國,現任全美亞裔民主黨中央委员會副主席、美京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首席顧問、美國佛教行願學會理事長、美國寶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他為發展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為台灣海峽兩岸的統一,為我國的四化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旅美華人中深孚眾望。一九八四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國,除了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還有八個參政的民主黨派,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饧泳哂薪y一戰綫性質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成立於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是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  相似文献   

15.
本刊從今年九月號起,連續用大量篇幅,發表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的文章和談話。十月,在辛亥革命八十週年紀念日前後,北京及中國大陸各地的紀念活動達到高潮。人們又一次高度評價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深切緬懷爲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奮鬥犧牲的仁人志士,熱情期望四個現代化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早日實現——這是十一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和願望。孫中山先生生前一直非常關懷處於日本殖民者統治下的台灣同胞,曾三次去台灣,對台灣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多次强調,中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統一是全體國民的螹?面對軍閥混戰的局面,爲了爭取國家統一,他抱病北上,終於不起,彌留之際,還留下了“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言。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爲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二日,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上海外圍發起了進攻。國民黨上海市政府內一片混亂,人心惶惶。當時的市長吳國楨先辭職逃跑了,改由市政府秘書長陳良繼任。可是陳良接任市長還不到兩個星期,解放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如同驚弓之鳥的陳良亦準備溜之大吉。五月二十四日拂曉,他把當時担任市工務局局長的趙祖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八年五月三日,在台北機場上,享有「第一梅派青衣」美名的羅吟梅女士,一想到自己即將成為第一個到大陸演出的台灣人時,心中頓覺興奮不已。一位記者趨前向她祝賀道:「你非但是第一個去大陸演戲的台灣人,而且還將是第一個從台灣直飛大陸的台灣人?緢竺魈煲灶^版頭條刊登這一消息。」原來,從台灣到大陸的台胞,都須經香港或他處中轉,並且在那兒獲得有關證件。而她却在香港名票金如新先生和國泰航空公司蔡先生的  相似文献   

18.
寻亲访友     
田人森寻弟田人茂田人茂,四川達縣人,一九五○年曾在達縣醫藥公司做事,一九五九年去香港。知情者函告:四川達縣張家鄉田家店田人森。张苗仙尋子胡新庆胡新慶,六十歲,浙江嵊縣人,一九五一年曾从香港來過信,後无音訊。知情者函告:浙江嵊縣廣利鄉宋家墩村張苗仙。潘亞寿尋伯父潘亞祥潘亞祥,一百零三歲,廣東電白人,八十年前去新加坡。知情者函告:廣東海南島樂東鶯歌海鹽場基修隊潘亞壽。施埃莉尋父斯特勞斯·施奈德斯特勞斯·施奈德於一九四七年八月底離開妻子陳松梅、女兒施埃莉,在上海乘美國運輸船黑将軍號到聯邦德国路德維希堡,並於次年一月來過一信。知情者函告:上海常熟路一五七號中國福利會嚴福夫。鞏俊英尋弟鞏俊陞鞏俊陞(恒軒),一九四八年隨二○八師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北京東直門外萬紅里安裝公司通風一隊鞏俊英。 紀国麟尋姨奶黄謝振榮叔纪华傑 黃謝振榮,七十三歲,四川人,與其夫黃連茹由台灣赴美国;紀華傑,六十五歲,河南開封人,曾在南京國民黨國防部任職,一九四九年去台灣。知情者函告:河南開封洪河沿街八十五號紀國麟。胡庆安尋兄胡庆豐 胡慶豐,七十多歲,湖北枝江人,抗戰時期考入重慶國民黨軍校,一九四八年離滬,據說在台灣。知情者函告:浙江杭州杭大新村二十六幢五十七號胡慶安。張喜萍尋兄張義德張義德,山東冠縣人,一九四九年去台灣。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氣爽展旌旗,戰志昂揚劍戟隨。僧俗摩拳施絕藝,龍騰虎躍亦成規。”前來參加今年九月在河南嵩山擧行的國際少林武術旅遊節的台北國術會理事長黃善德先生,看完幾天的武術比賽及表演,不禁詩興大發,留下此詩。七十歲的黃先生身材魁梧,腰板硬朗。祖籍福建,祖父是武秀才。他五歲時便接受文武啓蒙,開始練武習文。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唸大學三年級的黃先生毅然投筆從戎,考取了中央軍校,從此開始了軍人生涯。一九四六年他去了台灣。  相似文献   

20.
‘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願中國有志者再振雄風。’這是丘逢甲為鄭成功廟書寫的一副對聯。寥寥數十字,却充滿着丘逢甲愛國愛鄉的激情。丘逢甲是一位才華横溢,飄逸豪放、热愛祖國的傑出詩人,同時又是一位愛國的軍事家和教育家。他為振興中華、光復台灣,歷盡艱難,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