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阮直 《学习月刊》2012,(11):5-5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确实够古老了,虽说老.但还没有腐朽。作为代表中国国学文化最重要核心部分的儒家学说.即便不能作为国家管理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价值理念.但作为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的关学总源,作为个体伦理、道德修养的经典.仍然是一座富矿。  相似文献   

2.
郝诚之  郝松伟 《实践》2008,(9):50-52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的特异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以来,齐鲁大地积淀形成的崇尚刚健的自强不息精神、崇尚有为的能动创造精神、崇尚民本的厚德仁民精神、崇尚群体的大公无私精神、因俗简礼的通权达变精神等齐鲁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心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克己奉公、舍生忘死、英勇献身,成为了焦裕禄奉献精神的重要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感受吃文化     
凡夫唐 《廉政瞭望》2010,(19):62-62
听到人们鼓吹国学,我总不以为意,觉得哪怕是再博学的大师也只得到些皮毛和末节,并未深谙国学之精妙,窃以为,国学的所有精髓都凝结在一个“吃”字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回族的节日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回族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必要。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进步之灯。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基。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促进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每个时代的优秀文化,都融注着每个时代新的民族精神。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都一再表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更是凝聚中华民族空前力量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并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中,我们既要承认各民族的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以此来达到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共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认真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文化领域里的渗透活动,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20):4-5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也不乏碰撞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如此。要卓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走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必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概言之,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何银玲 《共产党人》2005,(13):52-5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培育并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稳定、最精华的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核心,因而对民族文化的各方面内容起到支配、协调、整合的作用,并通过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回族是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之一,在回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10):122-122
钱其琛曾在第一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上就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做过阐述。他说,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某种动物的形象作为民族、城邦的象征、徽记。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物和文化象征却是想象和抽象的产物。龙既能在空中腾飞,又能在水中遨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即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再次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迎来了新的春天。如今,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建设若干关系,推动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华夏之根。 繁衍生息于河湟的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支,而延续了干百年的昆仑文化.支撑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神脊梁。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民族伟力的图腾.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华大地上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崔惠琴 《共产党人》2005,(10):48-49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历史的遗产和结晶。中华民族深厚的“大一统”历史文化传统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千百年来,儒家的道德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这种道德传统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把“仁爱”、“修己安人”的人伦修养、把自觉维系家国秩序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厚重,在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选就中国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属性,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文化的支撑,就难以立于民族之林,特别是中国百年的文化进程,始终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并肩前行,无数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对真善美的追寻与守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上去掉,应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引发全社会对教育方式的关注,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基因嵌入下一代人的心灵呢?为何要学习经典文化 “经”就足经常,“典”就是典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相似文献   

19.
赵书 《前线》2011,(1):58-59
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节日民俗是人民的共同约定,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这三大特点,十几亿人在一个共同时间,怀着共同的信念,办同一件事,说明节日文化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奔腾咆哮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黄河之滨的七朝古都开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塑起一座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