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权利用新闻媒体、伊斯兰教信仰、传统道德和文学作品灌输官方意识形态,控制伊拉克人民思想,为萨达姆政权的对内镇压和对外战争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英联军先后占领了首都巴格达等大城市,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被颠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宣告终结。同年5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美英占领当局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始重建伊拉克,其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是对伊拉克  相似文献   

3.
与美国隔海相望的中美洲穷国洪都拉斯,因为一场"非典型政变"陷入了边界被邻国封锁,贷款及援助被国际组织冻结的外交窘境,但与此同时,被驱逐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的回国之路也异常艰辛,数国总统的护驾也无法帮助其专机在本国机场降落。归结起来,这是一场国际  相似文献   

4.
储昭根 《南风窗》2007,(19):80-82
由于执政当局正经历着信任危机,从布什、切尼到部长级官员的信用均已透支,为了平息国内的反对声浪,白宫只能靠相对中立、专业的军方人士,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来游说国会和争取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魏亮 《当代世界》2018,(3):70-73
2017年末,以领土形式和治理模式存在的伊斯兰国宣告消亡,伊拉克由此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当反恐战争退居次位时,伊国内政治斗争和外部势力的角逐日益凸显,伊拉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6.
热河行宫,也就是后来的承德避暑山庄,离北京大约有200多里,周围群山起伏,树木郁郁葱葱,更有热河蜿蜒流淌,山色风光,可谓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7.
1953年苏联“贝利亚事件”轰动一时.贝利亚到底是如何死的,至今仍是个谜.种种迹象表明,贝利亚并非经审判合法地被处决,而是6月26日在其住所被枪杀的.这是一场由赫鲁晓夫策动的有预谋的政变.为除去贝利亚,赫鲁晓夫在领导成员之间挑拨离间,动用了军队力量,甚至出动了坦克,搞突然袭击.赫鲁晓夫后来实施的改革,与贝利亚的“百日新政”并无原则区别,说明这一事件不是由于政策路线的分歧,而是一场争权斗争,它为赫鲁晓夫飞黄腾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28日,洪都拉斯发生政变,民选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被军方扣押,并被强行转移到邻国哥斯达黎加。随后塞拉亚被最高法院罢免,国民议会议长罗伯托·米切莱蒂出任临时总统。洪都拉斯“6·28”事件引起拉美乃至世界范围的关注。这是该国自1981年实现民主化以来的首次政变,也是冷战结束后中美洲地区的首次政变;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政变会对拉美政治进程和民主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唤起了人们对拉美军人干政传统、传统政治文化、政党体制等问题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南风窗》2013,(15):78-81
自由派、世俗派在选举中屡战屡败,不得不重新求助于军方的卷土重来,这将损害各国推动民主改革的意愿。同样,民选选赢仍会被推翻,会令一些人重新迷信起街头运动、暴力政治。7月3日,埃及爆发政变,国防部长西西(Abdel Fattah al-Sissi)代表军方宣布,废除总统穆尔西的权力,以刚上任两天的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利·曼苏尔出任代总统,并宣布中止宪法,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价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周伊拉克暴力事件呈回潮态势,尤其是针对安全部队、政府官员和外国使团的袭击明显增加,这对总理马利基的一言堂是个讽刺。据报道,6月23日巴格达一处市场3连爆,造成21死107伤;21日伊中部  相似文献   

13.
在苏俄十月革命的鼓舞下,马列主义在新生的伊拉克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1934年伊拉克共产党正式成立。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伊共筚路蓝缕,坚忍不拔,几经沉浮,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成伊拉克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被公认为阿拉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影响深远、组织严密、包容广泛的无产阶级政党。然则,面对1958年七月革命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伊共未能制定审时度势的政治方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斗争策略,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进而导致其渐趋式微,以悲剧告终。历史表明,各国共产党只有恪守相互平等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4.
丁隆 《当代世界》2008,(10):28-29
伊拉克战争结束已经5年有余,从最初的反美抵抗活动到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恐怖袭击,再到教派冲突,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使伊拉克成为人间炼狱,几乎沦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然而,战后5周年,伊拉克局势似乎出现了好转迹象,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日本放送协会等著名媒体在伊拉克联合进行了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5%的被访者认为他们的生活正在变好,而2007年8月,这个数字仅为39%。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帝国论下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产物。虽然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从政策层面上来看 ,谈论单边主义的胜利为时尚早 ,而且也不太可能。基于对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所面临的困难等分析 ,美国的伊拉克战略要想从军事上的胜利走向政治上的成功殊非易事。为此 ,伊拉克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其政策从单边主义向重视合作的变化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尹鸿伟 《南风窗》2007,(12):32-35
行走在泰国,这里没有中国大都市里常见的繁华气派,但人们平和有礼的仪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很难让人相信它其实刚刚走出10年前那场风暴的阴影。政府和民众从危机中得到了教训,更获得了经验,在微笑中确立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岳汉景 《国际展望》2012,(4):115-127,141
伊拉克战争后,该国政治形势的巨变以及两伊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得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大增。这种影响力体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同时这些不同方面的影响力又相互促进。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在伊拉克重建的不同时期大小是不同的。随着伊拉克政治形势的好转,伊拉克民众民族主义的增强,该国什叶派内部政治矛盾的加剧,两国固有的领土、民族等纷争日益显现,再加上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不要兴奋得太早。在56万家浙企当中,竺福江、邱继宝、余洪桂、鲁冠球这样的商人还仅仅是少数。尽管在中国尤其是在浙江,往往会发生一夜变天的事。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朝核政策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在目标和执行手段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美国目前的朝核政策是不划定“红线”、缺乏有效阻止朝鲜发展核计划的办法以及拒绝谈判和“交易”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于时语 《南风窗》2014,(18):70-72
<正>直到遭遇直接进攻,库尔德族是伊斯兰国崛起和伊拉克内乱的最大赢家。而需要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与库尔德族一样的大赢家。最大输家则是面临解体的伊拉克国家。随着极端主义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和地盘迅速扩张,美国重新出动军力干预,伊拉克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乱局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发展过程也诡秘曲折。例如伊斯兰国的前身年前就控制了伊拉克安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