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国1978—84年农业改革以来,俄罗斯正进行着一场规模巨大的农业改革。中国的农业改革使得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地增长。俄国的农业改革也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吗?中国成功的农业改革有三个主要特征:土地使用权向个人转变,经营规模迅速地减小以及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地提高。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前苏联政府,犹豫数年,下不了决心。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现正试图进行这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东欧诸国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因而在私有化(或非国有化)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由于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国在国营企业私有化方面采用了不同形式。本文仅就中东欧诸国(包括俄罗斯)的国营企业私有化形式作一比较,但不涉及归还资产问题,尽管它也是一种非国有化形式。 匈牙利:自发私有化和引进外资 匈牙利自60年代以来即着手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东欧诸国经济转轨中,迄今为止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其中匈牙利尤为突出。它在东欧大震荡中,以相对稳步的“渐进改革”方式转向市场经济,与波兰的“休克”相比,改革成本较小,这对于正在实行或准备实行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匈牙利实行渐进改革的决定因素是其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客观的硬件,它在每个国家及每个时期都各不相同;而对经济发展状况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软条件,才是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才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副博士尤里娅·依里奇娜和研究员、历史学副博士谢尔盖,于11月24日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中苏改革的起点不同谢尔盖认为,苏联的改革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来进行的改革有些区别,主要在于两国改革起点不同,改革任务也不一样。中国主要是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解决吃、穿等问题。苏联则是如何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加速社会发展,改革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党的土地社会化纲领,是社会革命党对传统民粹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从农民经济角度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理论尝试与探索。它的提出使俄国民粹主义运动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社会革命党适应变化了的革命形势,赢得农民的支持与拥护,为该党发展成为俄国第一大政治党派作了准备。自该纲领出台以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为了它的实现不断奋斗,但终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得以具体落实。虽然社会革命党土地社会化纲领最终并未真正实现,但其所包涵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因素不可抹杀,它们对俄国乃至世界其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这样说,来自西方的殖民冲击直接决定了殖民地诸国最近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即使在非殖民化的今天,这种冲击的影响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继续存在.英国和俄国都曾经是这段历史上最庞大的两个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当年的殖民主义扩张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通过对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还对英俄两种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对于殖民地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派普斯对俄国保守主义的研究,是对俄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总结之作,对中国的俄罗斯学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认为,俄国保守主义的实质就是拥护专制制度,而俄国专制制度的性质是君主的家长制统治,即国家与君主一体,君主代表一切,所有人都依附于君主,国家机构只是君主的私人机构,而未发展成为公共机构。理查德·派普斯分析了数百年间俄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变迁,认为它是俄国的主导政治思想。俄国1861年改革后,民族主义和反虚无主义成为俄国保守主义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则演变成独特的自由保守主义。但是政治斗争的激烈化导致政权与社会的鸿沟加深,自由派与保守派无法合作,帝制最终倾覆。派普斯对俄国保守主义的分析具有相当的深度,认为俄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太弱,是导致专制主义强化的根源。但是他并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对俄国保守主义的认识比较狭隘,而且对俄国专制制度在现实中的政治活动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太过简化。对于俄国保守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学者们还需更进一步地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悲壮与激荡的追思──韩国独立运动国际学术会议在沪举行俄国革命、中国革命、韩国革命曾被并列为20世纪初远东的三大革命运动。对于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不仅中国理论界有过深入、广泛的研究和宣传,而且普通国民也有较多的了解;然而对于韩国革命,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  相似文献   

9.
朝鲜农业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政府对农业在经济管理体制、粮食产购销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解决面临的农业困难.农业改革是当前朝鲜正在推行的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朝鲜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诸多不足,但毫无疑问,它将给朝鲜带来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俄图书交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不久前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代团的成员,应俄罗斯科学院的邀请访问了莫斯科,开始几天出席由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然后作为科学院的客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参观访问。访问期间特别有机会会见了许多著名学者——几位科学院院士和研究所所长,和他们就俄罗斯当前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座谈,内容涉及俄国当前的政治情况、俄国改革的未来前途、苏联解体的原因等方面。看来矛盾错综复杂,学者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出现了以梅尔加尼、纳吉利和费兹汉尼等为代表的突厥语民族改革家,他们推动了俄国突厥穆斯林的民族自觉意识。在此背景下,迦斯普林斯基形成了自己对俄国突厥穆斯林社会的政治、宗教、民族、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新思想,并成为全俄突厥穆斯林运动的领导人。扎吉德运动和全俄穆斯林大会,是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的两个主要载体,但二者之间相对独立。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结束后,由于帝俄政府采取限制性政策,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3.
俄国皇家瓷厂创立与中国关系密切,俄政府利用使团、来华商队和传教团随团学生,将获取情报人员植入其中,目的之一是打探中国瓷器配方,回国助力肇建俄国皇家瓷厂。彼得大帝向往的中国瓷器,在伊丽莎白时期实现了本土化,俄国在彼得一世时期就拥有庞大的对华情报网络系统,其中瓷器情报人员在华潜伏时间达15年之久。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在中国获取工业情报,甚至深入宫廷内部。俄国自制瓷器开始时完全仿造中国瓷的外形、绘画,但对“中国风”的内涵不甚了解,只是貌似中国风,又在其中融入本国的奢华之风。经过多年发展,制造出符合俄文化审美的“中俄合璧”瓷器。无论如何,中国瓷器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中俄物质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上“中国风”相伴罗曼诺夫王朝至终,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也通过瓷器得以在俄国乃至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俄国在社会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居民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俄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最明显结果便是物质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深,表现为“俄国新贵”和“俄国新贫”两极分化形成。 新贵阶层的形成是九十年代公认的一个社会现实并引起广泛注意。根据税务机构提供的最高收入纳税人的数量情况,95年其份  相似文献   

15.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降,历代沙皇就强行且快速引进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以期强盛俄国.此举刺激了俄罗斯帝国上流社会励精图治,却给社会下层和知识界以巨大压力,孕育出深沉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诉求.然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是17世纪以后大规模扩张而迅速形成的,这导致其疆域内族裔构成多元和宗教成分复杂.为了有效治理这样的国家,俄罗斯民族主义又被帝国提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俄国民族主义”.而俄罗斯帝国在融合一部分现代欧洲文明因素之后变得更为强盛,在疆界上和中国发生越来越多的争端,在文化归属、价值观认同、精神追求等方面也和中国之间产生复杂的碰撞,俄罗斯民族主义随即成为帝俄时代和苏联时期理解中国问题、处理中俄关系的重要根据之一.在后苏联俄国重建历程中,这种民族主义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样延及到俄中关系领域:俄罗斯民族主义之于当代俄国对中国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等,远不是临时的情绪表达,而是有着历史根据和理论基础的自觉行为,包括大众媒介关于中国形象塑造、知识界关于汉学研究、政界关于俄中双边关系的理解和处理等.这些行为既不能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限定,又在文化结构和精神深处导致俄国人折损中国所期待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俄国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虽然在传教事业上表现平平,但是其中许多成员在汉学研究领域却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且在研究工具、方法、对象、内容、立场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立而典型的民族特色。由此,不仅为俄国汉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9.
俄经济改革和前景 俄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两大特征:通过改革和公开性进行全面变革,达到更新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的目的;俄更强调改革而不是开放,通过改革构建市场经济环境,为引进外资提供良好条件,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1991年10月—92年12月,在盖达尔经济小组推动下,实施激进改革。先后出台放开外贸管理、放开物价管理等政策。由于国营企业严重亏损,内阁中的中派和保守派开始改革盖达尔路线,并且决定拨给国营企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的妇女教育改革开创了女性公共教育的先河。这一改革将培养西方化的妇女、以家庭教育来塑造文明的新一代臣民作为目标;通过将公共教育扩展到妇女群体,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结合本国的传统道德观灌输给贵族女性,不但开始了近代俄国妇女的文化启蒙,也加速了俄国贵族阶层的西方化和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最终,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妇女教育改革提高了俄国妇女的家庭地位,推动了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为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