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亲们过来呀,县里来人给许老太祝寿啦!”“许老太今天过一百岁生日,我们快去看看哪!”3月19日上午,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乡瓦许村五保老人许卢氏家努里啪啦一阵长长的鞭炮声刚刚息下,门前的路上又走过来了一列喇叭鼓乐在前,后面跟着手提蛋糕、肩担寿桃的祝寿队伍,他们就是县民政局专程从县城赶来为老人过一百岁生日的。一时间村里村外、左邻右舍的乡亲门都闻讯赶来看热闹,把许老太家门围个水泄不通.掌声、笑声、鼓乐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卢氏生于1896年,30年前丈夫就离开了人世,不久前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也病逝了,她成了村里的五…  相似文献   

2.
“彭宇案”不远,“狼婆婆事件”再度牵动国人的神经。2013年11月22日,就备受关注的“老太讹人”事件,四川达州警方发布消息称,受伤老太蒋某系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  相似文献   

3.
吸毒女借钱不成打死七旬老太2001年3月12日10时许,一座住宅楼里。70多岁的王老太一个人在家里休息,忽然听到叫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熟人小白。小白是女儿的同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了。“奶奶,我没钱了,您老借我200块行吗?”“我女儿中午就回来,借钱你找她。”想起女儿曾经说过小白现在吸毒,老太太语气中就带出些斥责,“你甭找我借,我也没钱,你赶紧走吧。”“200块钱都不借,一点面儿都不给。”被老太太拒绝了的小白觉得很没有面子。正在恼羞成怒的时候,毒瘾也上来了。她看到屋里没有人,便起了抢劫念头。她先是将老太太摔倒在地,但没想到老…  相似文献   

4.
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西塘老人”,北宋福清海口镇覆釜山下人,后迁居福清县西塘。嘉祜四年(1059年),郑侠之父郑翠任江宁(今南京)酒税监。6年后,郑侠到父亲任所附近的清凉寺“闭户苦学”。王安石“每称之”,还派学生杨骥为郑侠陪伴。  相似文献   

5.
谢佳  孙绍吉 《人民公安》2023,(17):36-38
<正>“我们几十年都没见到过这样的场面了,老朱警官,真厉害!”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河东村,40多年不睦的王老太和陈老太竟然坐在一起喝茶了。这一幕,让在场的左邻右舍既惊讶又赞叹!70多岁的王老太为啥要砍树不久前,王、陈两家都打来报警电话,两位老人吵架了,起因是王老太把陈老太家的橘子树砍了。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的张老太共生育6个子女,含辛茹苦将他们抚养成人,丈夫因病去世。本村肖老汉的妻子早亡,儿子不幸因病去世,儿媳改嫁,只与孙儿相依为命。肖老汉多次向守寡的张老太求婚,张老太被肖老汉的诚心所感动,不顾儿女劝阻,1986年和肖老汉结婚了,老俩口与刚满16岁且已参加劳动的孙子一起生活,到也相安无事,直到去年11月肖老汉因病去世。 此后,肖老汉的孙子对张老太突然翻脸,经常为一点小事与老人大吵大闹,并说:“没有义务赡养她”,双方已无法一起生活。 苦命的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女,想回到他们身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广西隆安县都结乡三乐村家婆本厂任,1960年不幸得病,双目失明。W个儿子分家时,农玉南、农金兴俩妯娌都抢着抚养双目失明的家宴。玉南抢先对弟媳说:“金兴呀”按地习惯,父母大都跟随老大位委会由我料理欠了。”金兴却说:“”不,大哥在外工什(煤矿工人),你一人在家,忙不过来丕是婆婆跟我住吧’“f/“”不/’··@油程俩争养不让。最后,经邻居劝说,才让婆婆随金兴一起生活。十多年来,金兴对家婆的关怀照顾无微不至。春天暖和,就叫大女地扶着老人到屋外走走,晒晒太阳。松松5?;夏天、她经常给老人洗澡勤换衣服,P好蚊帐,…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3日,祝素芬与老伴乘坐416次列车,由陕西去上海。半夜,因患有老年痴呆症,她上完厕所后,找不着自己的铺位了。值班列车长吕建萍认为老人上错车了。车到河南郑州,吕找到郑州车站客运领班王艳萍,请她将老人送上就近的车返回陕西咸阳。王满口答应。(事后,她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已把老人送上了车,并出示了“证明材料”。事实上,当时王清站后,让祝与其他几位往西去的旅客到地道等候569次,并没有亲自送祝上牟。)自此,祝老太失了踪。家属及铁路的五个寻人小组,足迹遍及十省一市,没有消息。4月7日,郑州铁路局得…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邻居孙老太太的儿子李天与儿嫣了某于1995年离婚后,孙子李—一直由李大抚养,丁某每月付抚养费。但由于李大单身一个男人,不能很好照顾儿子,故李一实际上由奶奶孙老太抚养,和孙老太一起生活,丁某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一今年2月,李天因病去世后,丁茶就找孙老太商量,要求自己抚养李一,但孙老太想让孙子仍取地牛活,不同意把李一还给丁某。请问这样合法吗。孙老太能不能抚养自己的孙子?郑州读者周郑周郑同志:首先告诉你,孙老人不能抚养孙子李一。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父母对子女…  相似文献   

10.
小品三则     
两老太话家常张、李两位老太菜场相遇,免不了要叙叙家常,张老太问:“今年两个节连在一起,你们家要大热闹了,孩子们都送些什么呀?”李老太叹气:说起来真是“屋檐下吊猪胆———苦水滴滴”,我那宝贝丫头进门就说:“电视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我们也就响应号召,老妈不要见怪”,嘻嘻哈哈,我能说什么呢。张老太又问,那么儿子媳妇总归有点吧,李老太直摇头,他们都是“南瓜花炒鸡蛋———对色”,也就是水果二斤吧。那么你呢?张老太见问不禁也摇头:都是大同小异,“水面上油花———有限”,他们给的不多,要的不少,“青石板钉…  相似文献   

11.
方华 《人民公安》2009,(4):20-23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2.
张娅 《今日广西》2008,(13):12-13
杨敏德1952年出生于纺织世家。外祖父1933年在上海创立的美亚织绸厂曾经让中国丝织品夺回了被日本绸缎挤出的南洋市场,在香港有“纺织大王”之称的父亲杨元龙1977年一手创办了现在的溢达集团。杨敏德先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于1976年到纽约市的第一波士顿公司(First Boston)工作。1978年由于父亲患病,她回港参与家业管理,1995年正式接下集团主席的权力棒。她还是迪生集团主席、香港“珠宝大王”潘迪生的第一任妻子,女儿潘楚颖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13.
我和永霞是高中同学,她好学上进、心地善良、乐于助人。1976年毕业后,我应征入伍,她(右一)在二十里铺镇当了半脱产干部,不久就被推选做了镇妇联副主任。1980年我永D永霞结婚,1981年女儿出生。那时我刀多岁的爷爷还健在,永霞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从来没说过苦,叫过累,街坊邻居都说我找了个好媳妇。这是1983年永霞带女儿到烟台探亲时我们全家的合影(注:这是记者在杜家找到的惟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底片。)1987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南张镇工作,组织上照顾我们,把永霞调到南张浸出油厂,一开始安排她干下料工,…  相似文献   

14.
邓兴东 《人大论坛》2011,(12):41-41
“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这是郑州街头一位卖馍的张老太放在摊位前的一个公告牌,有了这个牌子,张老太就可以安心的回家吃饭、休息,五六年来她这个“无人售馍”的摊子从未少过一个馒头。街坊对其称赞“比自动售卖机还强”。  相似文献   

15.
南京调速电机厂工程师张国才与史文富老汉的女儿史彩云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史彩云不幸于1972年去世,撇下了一对年幼的儿女和年老耳聋的爹、张国方毅然挑起这副沉重的生活担子,拉扯小儿女.照顾老岳父。8年后,张国良与小学教师曾宪苹再结良缘,有人以为史老汉这下不仅失去女儿,也要失大女婿厂。然而,重建家庭并没有冲淡张同才对老人的一对爱心.他还为老人“赚”回一个女儿。曾宪苹温柔贤惠.冈张回才一样孝敬老人。每遇假日,张国才总要带妻子、背着女儿从市区来到郊区.为老人洗衣洗被做家务,给他捎上一点吃的和穿的,奉上一份浓浓的…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后的第二年,一位姓林的老人远渡重洋,从日本来到中国。这位76岁的老人叫林重行,是台湾杯性望族成员。此行的一个突出的目的,就是辗转北京和上海,弄清楚让他魂牵梦绕回国20年的两个女儿为什么这么多年间不给他写一封信,同时动员她们跟他一起重返日本。谁知,刚在祖国大陆落脚,周恩来总理就派人盛情而隆重地接待林重行老先生,并感谢他培养了这样两位爱国至上的女儿。诚恳的对话,热情的接待,使老人深受感动。他打消了忧虑,理解了女儿们的做法。临行前,他嘱咐坚定地留在祖国的大女儿说:“共产党讲理,好,你…  相似文献   

17.
听说湖北省京山县钱场福利院5位孤寡老人结为3对新婚夫妇,笔者觉得是桩新鲜事,决定前去采访。钱杨福利院建于1987年,院长叫潘金保。潘院长是个办院能手,副业生产红红火火,全体院民丰衣足食,1994年被县政府定为“一级福利院”。潘院长又是老人们的好红娘,她让一对对有情人成为眷属。78岁的潘少美老人身体很差,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和气喘病。邻近房间84岁的熊责英老人守寡多年、见潘老体弱病多,经常给予照顾。时司长了,两人成为知心。73岁的胡福英老人1970年丈夫去世后、守寡至今,孤苦伶i;;76岁的赵忠国老人晚年失伴,十分悲哀。两…  相似文献   

18.
“桂珠的晚年生活问题是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改在可好了,农保为我除去了这块心病。”这是江苏省东台市富东镇许灶村4组许可旺老人为出嫁多年的残疾女儿许桂珠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说的一番话。许可旺老人是从常州退休的老职工,他生有4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其中许老汉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女儿许桂珠。桂珠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成年后不诓不能从事田间劳动,而且连基本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如今许桂珠已出嫁5年,虽然家庭对她照顾比较后到,但许可旺老人心里总不踏实,随着他本人日益年迈,桂珠的养老问题,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最近,村…  相似文献   

19.
付泽 《民主与法制》2010,(19):32-33
长期瘫痪在床,又不想拖累家人,八旬老太只求一死;隔壁七旬老翁深表同情。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帮她购买了毒药。瘫痪老人服毒后经抢救无效身亡。而“好心帮忙”买药的老人也难脱干系。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在国企下岗分流之风盛行的前些年,还是就业环境颇为严峻的今天,河南新乡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直备受瞩目,很多下岗工人都称其为“救命恩人”、“民间伟人”,她就是被评为“中国杰出女性”的芦彩文大娘,因为当过八路负过重伤的丈夫姓苗,人们都称其为“苗老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