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动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以其历史和文化、语言优势及英联邦资源为载体,形成了以认知理解为内在、以对话互动为形式的公共外交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交经验,但也由于英美关系过密、政党理念分殊和金融危机影响而受到限制.因而,我国要借鉴英国公共外交的经验,合理、恰当的定位公共外交并保持公共外交开放性的同时,也要吸取英国公共外交失当的教训,处理好公共外交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外交进入了最有意义的转变期,在形势判断、外交重点、外交战略、外交原则、外交对象、外交风格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在世界政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外交以和谐外交为理念,以公共外交为方式、以多边外交为平台,正在频繁的国际互动中重塑体现东方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角色、观念和文化为分析基点的研究范式,在解释当代中国外交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外交哲学的理论,通过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梳理,从邓小平坚持的外交原则、提出的外交战略以及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中蕴含的主和精神.既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和为贵"的思想,又指导当今我国"和谐世界"的外交思维.  相似文献   

6.
外交策略是服务于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朝鲜战争结束后,新中国为打破对非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困难局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用矛盾,扩大分歧,孤立芙国的策略;对周边邻国采取了强调共同点,尊重、宽容和理解有关国家关切的策略,取得了许多重大外交突破.这些重要的外交策略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周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我国制定实施周边外交政策、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导原则.从总体上看,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周边外交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但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方式方法、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准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侧重点以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边界纠纷的方法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多边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全方位外交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中国的多边外交和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有限参与”、“广交朋友”、“广泛参加”、“全面介入”与构建“和谐世界”阶段.其基本经验是:发展多边外交,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必经之路;发展多边外交,必须坚持维护共同利益、合作共赢的方针;发展多边外交,必须坚持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客观上是特定的国际环境的产物,主观上是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重新认识而对外交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这一外交战略的实施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为我国在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交往创造了良好机遇.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自下而上、以民促官的灵活务实方式,打开了对西方国家外交的局面,有力地维护了国共合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期间创造的民间与官方并举的外交方式,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使抗战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在各条战线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外交是一条重要的战线.在那个时代,党的对外交往主要还是民间外交,即中国共产党和各国非执政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所进行的互访、互助、通信等一系列活动.它对中共的重新崛起、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为党积累了发展对外关系的宝贵经验.可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共民间外交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根据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再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民间外交的全貌,揭示其历史作用,从中找寻对今天有益的经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共民间外交大致经历了三个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地讲,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因此,为了尽可能多地增进国家利益,一国必须拥有良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20世纪20年代中期,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冷静地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一条理智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其目的在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手段在于实现与法国的和解,加强与巩固同苏联的关系以及调整与美、英两国的手段.本文从势、术、技三个层次探析斯特莱斯曼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多边外交思想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性国际组织.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文祥 《党史博采》2005,(1):122-126
作为国际关系的新事物,预防性外交在联合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冲突的新方式.从哈马舍尔德、加利到安南,都不断赋予预防性外交新的内涵,相继提出了防止外交、预防性行动等不同的概念.与维和行动的不可分割性和综合性是联合国预防性外交的两个最主要特点.实践表明,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莉萍 《新视野》2005,(6):75-77
随着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数量的增多,海外中国公民遇险遇难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给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工作重点,如何利用外交资源保护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主要风险,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外交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安全所采取的新措施及利用外交资源保护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炜  邱小云 《党史文苑》2006,3(12):24-25
邓小平是国际舞台上领袖外交的典范,其坚持原则、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邓小平化解了新加坡对中国的疑虑,扫除了中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树立了中国友好外交的新形象.在处理与新加坡的关系问题上,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的领袖外交风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乖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影响的日益显现,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以维护多项国家利益,如:确保经济发展空间、获取技术和资金援助,保障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维护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等.在此基础上,中国形成了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合作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气候外交政策.就中国气候外交的行动而言,包括全球性的多边气候外交,区域性多边气候和双边气候外交三部分.  相似文献   

20.
薛绍斌 《党史博采》2006,25(3):28-30
列宁的外交思想极为丰富:提倡和平共处、重视对外开放、坚持民族平等、注重外交策略.列宁外交思想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创建与外交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