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  相似文献   

2.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时期的红军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克服经济困难,利用打土豪、群众捐赠和向商户征收三种形式筹款。通过筹款,红军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所需经费,改变了军民生存艰难的现实困境,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度,扩大了红军影响力,在红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朱德从井冈山斗争伊始,就非常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当时实行的是一条以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为主体,联合知识分子、绿林武装和小资产阶级为辅助的统一战线。同时,他们注重与国民党将领的合作,注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为保证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一、工农民主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6.
阎志峰 《党史文苑》2005,(12):42-45
林彪对作战之术颇有研究,精于打仗.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是57岁,林彪年龄最小,只有49岁,毛泽东称林彪为"少帅".这是党和国家对林彪的战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林彪做出的军事业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7.
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人物是否是林彪,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说不是,一种说是。说不是的人认为:林彪在井冈山时期对革命前途有过右倾悲观的情绪,但不是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改造国民党军俘虏是红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中创造的宽待和改造俘虏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瓦解敌军的目的,而且壮大了人民军队,为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改造国民党起义和投诚部队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缔造一支人民军队的极为关键的时期,在很多方面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摸索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执行严明的群众纪律等,其宗旨是使红军成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相似文献   

10.
马丽 《党史纵横》2012,(9):44-48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最艰险、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团现代化战争。带兵到国门之外作战,并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加上南朝鲜军及英、法、加、印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这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毛泽东选择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是十分慎重的,为此,他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位置空缺,等了林彪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前,林彪与毛泽东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王鹏 《党史文汇》2000,(11):27-29
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与林彪共事最多的,除了罗荣桓外,就是聂荣臻。从红军时期到抗战初期,两人多次在一起搭档。长期的共事与交往,使聂荣臻对林彪有着较深的了解。他努力配合林彪工作,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却从不妥协,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今年是聂帅诞辰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对后人是不乏启迪的。原则分歧聂荣臻与林彪第一次搭档,是在红一军团成立后,林彪任军团长,他任政治委员。但二人的相识是很早的。在回忆录中,聂荣臻这样记述他与林彪最初相识的情形:“我在黄埔军校就认识林彪。北伐到武汉,林彪由黄埔…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轶欣 《党史文苑》2013,(14):30-31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我党从事农村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领导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井冈山道路,写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形成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妇女干部,她们动员和领导广大农村妇女争取妇女解放,积极投身红色政权,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矗立起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在革命年代里,特殊时期的工作目标与利益决定了这些妇女本身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肖小华 《世纪桥》2011,(8):28-34
一、土客籍矛盾的由来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唐朝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等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由于来得比较早,他们占据了平原和良田。而客籍居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广东梅州及福建泉州、莆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因为平原地带被先来的土籍占据,他们只得住在山脚下或山里。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原因、军事原因和战略原因,朱毛红军主力必须要下井冈山去赣南,留下部分兵力守山,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共解井冈山之围。下山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线路基本上都是按照原定计划,后形势所迫不再回井冈山,派彭德怀的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毛泽东对下山的态度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下山对井冈山命运和中国革命道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两个王佐。一个是井冈山茨坪(原遂川县)的王佐,他曾因和袁文才一起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而名扬天下;另一个是莲花县高洲乡的王佐,他是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引路人,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实践中艰辛探索党的建设问题,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这一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主要体现在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与作风建党四个方面。其建党思想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发展,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党风,积累了宝贵的治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