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具有一些共有的规律和新的特点。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政治、伦理、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维本质,权力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有其显著特征和严重危害性,权力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权力,往往会被私欲绑架诱惑,权力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界、无为、无序的权力任性影响了公权力的正当性,违背了公共利益与意志,权力如何良性运行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权力任性需要制度理性来约束,在没有科学界定权力之前,权力的公开与约束其实很难实现。必须重视制约与监督法定的行政职权,同时约束法定外的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其有利于科学界定权力,公开透明权力的运行过程,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弥补权责失衡,对权力任性的制约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权力的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商品化是掌权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用来进行权物、权钱、权色、权权交易,从而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权力资本化是指权力在社会生产、流通领域中采取资本的形式,获取私利。权力市场化是指掌权者利用公共权力控制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权力这一法律范畴入手,揭示法律权力与习惯权力的二元存在是人类社会进入法律社会后的必然社会现象,而以习惯权力为主要存在方式的社会权力,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在法治社会中,社会权力通过人民的斗争,通过立法的形式确认,逐渐从习惯权力向法律权力转化,与国家权力之间形成制约和共同治理社会的良性制衡关系,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社会权力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获得、维持与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获得或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派生,同时也来自于国家法律的授予,还来自于地方民众.维持地方政府权力相对稳定的方式主要有宪法性维持、法律性维持、体制性维持和文化性维持.从政府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地方政府权力走过了不断伸缩变化的复杂历程.地方政府权力的变动,既有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政府职能的弛张这一基本动因,也有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份额的调整与阶级、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一重要动因,还有宪法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文化的变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权力运行机制由权力交接机制、权力分配机制、权力执行机制、权力制约机制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机制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应遵循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人民主权和人民参政、厉行法治、权力经常更新、党政合理分工、厉行双向式权力制约等七项原则。  相似文献   

7.
周师 《求实》2015,(5):4-9
权力作为确保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力量,其基本功能寓于权力结构之中。马克思立足于批判资本主义政治关系,从权力概念的基本内涵、权力分类的不同维度、社会主义权力的性质及与资本主义权力的关系等方面对此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和分析。这些论析对我们今天探析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权力的正常运行将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溢用。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阿克苏地区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们认识有误区,对"一把手"有"特区",群众监督有盲区.对策是:构建有利于权力相互制衡的体制与机制,制约权力运行;健全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体制和机制,规范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10.
王晶 《党史文苑》2004,(6):49-5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权力主体、权力本质、权力运行等方面阐述江泽民的权力观,探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约包括对权力的管理、控制和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约束,其目的并非消极地限制权力,而是对权力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权力的健康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一是执政权超脱,通过党要管党实行权力制约。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不是国家一级政权组织,其意志不具有国家意志。因此,党权要超脱,主要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方面实行领导,并向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指出:要"制约和监督权力"。实践证明,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必然导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标本兼治地反对腐败,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凸显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方针和部署,必须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道路,不断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这是惩治腐败的治本之举。要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必须保证权利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必须形成一套权利监控权力的机制,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权力结构的认识停留在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学说"所作出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规定上,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中提出了新的分类法,把权力分为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这个新分类法是基于中国语境和现实而思考作出的,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三权学说"的超越,而且对于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改革中规划权力制约的路径来说,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论权力制约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权力的无限运用将必然导致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和腐败的滋生,而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权力制约.本文通过分析权力制约的原理,阐述权力制约对于防止腐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雪梅  程倩 《探索》2005,(5):49-52
诸多治理腐败的设计基于旧的权力分类理论,都没有找到腐败生成并蔓延的根源,林林总总的治理之策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缘木求鱼。张康之教授把权力分为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力分类方法。根据这种权力分类,腐败的根源在于具体权力的异化。它跳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单向度的思维定向,寻求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新的路径,可以为认识腐败、治理腐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论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冰 《理论学刊》2006,(9):20-22
权力是权利的让度,它们之间内在地存在着一种此长彼消的逻辑关系。以权利制约权力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也是最终解决权力制约问题的治本之策。党内权力具有一般权力的本质特征,也必然要受到制约,要针对党内权力形成和运行的特点,通过制定党内权力标准和运行规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措施实现党内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县权公开存在一些阻滞因素,如县级权力结构和权力制衡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县权公开整体推进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县权公开的配套制度不够完整健全,社会公众和一些部门参与县权公开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领导者的个体素质高低对县权公开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权等。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县权公开理念;加强制衡,构建边界相对清晰的县委权力结构;健全机制,构建完善的县权公开运行系统;强化监督,加大县权公开的制约规范力度;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县权公开实践中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施雪华  张荆红 《探索》2005,(2):44-47
通过时欧美先发国家和亚非拉后发国家政府权力理性化进程的分析,认为,作为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或首要标志的政府权力理性化,虽然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力和权威的集中,但有了较集中的政府权力和权威,并不就等于政府权力理性化了,这里的关键是看集中的权力和权威是否为世俗理性和国家利益服务。政府权力理性化达成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改良,也可以是革命,或两者兼有,而其中政治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性化理论和政治家们的政治理性化实践的互动,共同推进着整个政府权力理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