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论语》中关涉"仁"的语句为主要依据,从三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对其体现出来的孔子"仁"的思想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一窗外的月亮,和我窗内的灯光对视,仿佛一颗圣人的心,在和我的心灵对视。洁净而又明亮,亲切而又柔和。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寻道     
《学理论》2013,(30)
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都在自身延续之中,客观上创造了一种文化形态,主观上则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起者,从其人物形象到其言行举止都成了这样一个文化的积淀和基础,成了中华文明得以是其所是,为其所为的依据和倚靠。通过分析《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试图挖掘孔子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像,即寻道的人格和完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到见解,孔子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目标、教师标准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探讨孔子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也是孔子儒学之中最高的道。而这一体现又内在于人的生命历程之中,人生意义的实现使得仁道思想得到彻底的彰显。在最一般意义上孔子所讲的仁道实际上也就是教人向善、择善而止于至善,从这个层面讲孔子所说的仁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仁毕竟又具有超越性,是凡人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孔子的仁道思想也长期激励着士人为之终生奋斗。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9)
孔子者,为师之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中。再读《论语》,探究其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极具时代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对孔子教育理论的精华更应该读之、思之、行之、得之。  相似文献   

8.
果笑非 《学理论》2012,(22):136-137
20世纪语言哲学崛起,成为这个时代哲学的主流。《论语》及孔子的语言思想,从古至今研究者甚多,但是,从语言哲学角度来研究《论语》的著作并不多。孔子围绕着真假、是否问题,提出了信、行、仁、德等多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曾满林 《学理论》2010,(18):188-190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大道",并且时刻在践行他的"大道"思想。他从改变社会的生活境况出发,提出"大道"思想,然后又身体力行,去向社会推行。这种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又到实践中去的实践精神与当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观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研究》2015,(4):80-84
《论语》"不欲"思想的内涵是节制欲望,即在禁欲与贪欲之间寻求一种"中庸"状态。为政者的贪婪是春秋末期一种普遍的政治事实,这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根源。"不欲"思想具有明确的官德指向,"不欲"是为政者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孔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节制美德的君子。"不欲"论对我国廉政建设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在于,鼓励官员向具有节制美德的榜样学习,以崇高的道义来引导欲望的升华,以刚性的规则来制约欲望的泛滥。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孝华 《学理论》2009,(3):61-6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13.
赵宇 《学理论》2013,(22):76-77
孝道思想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所倡导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真诚的热爱、尊敬之情,强调子女对父母奉养的责任,强调"事亲"方面的推己及人。在现代社会里倡导与弘扬孝道精神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研究《论语》来理解孔子的孝道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晨 《学理论》2012,(30):156-157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近来有较多争议的话是理解孔子女性观的关键。孔子的女性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有其基本内容、形成原因和时代特色。为此,有必要立足《论语》,并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和孔子个人因素寻找证源,在全面把握中更客观、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张丽璇  肖龙 《学理论》2010,(18):166-168
《论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及他对弟子的教导,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充盈着"和谐"精神,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3)
典型示范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传统方法。孔子的典型示范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确立和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孔子的典型示范教育仍然能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赵平  李斐斐 《学理论》2010,(17):155-156,192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保留着较浓的口语会话色彩,形成平实质朴、简约精当、含蓄与明快交织的话语风格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原因:孔子大众化教学、教学民主化,情感中介、设置情境,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追求与实践。老祖宗为我们今天"人本""、人文"教育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8.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 《学理论》2008,(2):88-90
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经典的选择与阅读,必须有开阔的视野.不仅要读古代经典.还要读现代经典.不仅要读中国经典,而且要读外国经典,不仅要读西方经典,还要读东方国家的经典,不仅要读文学经典,还要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典,等等,绝不能将任何一个经典绝对化、神圣化,吊死在一棵树上。而在阅读经典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0)
《论语》既以简洁凝练、生动俊秀的手法记事,又通过神情语态的细节描写和情理交织的说理等艺术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以孔子为中心的一个个神形毕肖、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论语》儒家经典的杰出地位。《论语》字里行间皆蓄有生命,或率直鲁莽,或温雅贤良,或聪颖善辩,或潇洒脱俗……个性十分鲜明,形象极其生动,给读者留下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