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父亲缺失(father absence)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相似文献   

3.
许柏林 《法制博览》2009,(14):18-18
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文化圈内到处都能找到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不过,家长有时会好心办坏事,反而损害孩子的健康。新学年在即,我们要破除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13,(30):38-39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为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是不现实的。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贾容韬老师曾帮助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在他看来,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贾容韬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孩子戒除网瘾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在世界上是数得着的。多少人一辈子含辛茹苦,做牛做马,就是为了把孩子供出来。有人说,这爱也不那么纯粹,养儿防老嘛,既然没有西方那样的福利体系,当然只好自己救自己,拼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投资啦。这话不能说全错,但如果把这当作惟一原因来解释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则又过于绝对。至少对我个人不适用。我相信自己垂垂老矣之时,经济上大致是可以自立的,不至于过多依赖孩子。  相似文献   

7.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锝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8.
朱京燕 《工会博览》2023,(30):61-62
<正>歌德曾经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行中的种种乐趣。”耐不住孩子的央求,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今年国庆假期,临时让爸爸借朋友的车,带着我们全家,从北京出发,一路向东南,驶向我们未去过的城市。简单收拾行囊,从我们迈出家门开始,孩子雀跃的心早就跳出来了,一扫先前学习的烦恼和压力,一路上念叨不停。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近年来的离婚案件一直呈上升之势。夫妻为摆脱痛苦的婚姻而分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豌,自然无可厚非。问题是,离婚千万别伤害了孩子!从笔者审理的离婚案件看,不顾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人格、用孩子作筹码甚至交易、将孩子当做累赘等,大有人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无可厚非地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并不断校正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