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烛光人生”掠影──教育家姜国仁记略张生力三湘老教育家姜国仁的一生,是"粉笔黑板岁岁长征"的历程。20年代她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后,曾任教于浙江宁波女中、天津南开女中、青岛文德女中、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延安边区师范、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北方大学华北大学...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选将之道今议──谈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选拔周茂森被晚清封建统治者称为"三立"完人(立身、立德、立言)的曾国藩,很有一套治军打仗的办法。他统领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著称。正是依仗着他亲自教练出来的这支军队,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巩固了大清江山,...  相似文献   

3.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  相似文献   

4.
刘峰 《学习导报》2010,(24):40-40
毛泽东修身经历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恐怕既不是毛泽东本人的早期"聪慧",也不是"湖湘士风"(包括曾国藩)的影响,而是其他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首先是毛泽东早期对人民群众的朴素而蒙眈的亲切意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6.
刘畅 《学习导报》2011,(2):53-54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家风甚严。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相似文献   

7.
刘畅 《新湘评论》2011,(2):53-54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家风甚严。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曾国藩,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就问曾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两天后,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相似文献   

9.
说说曾国藩的寒素家风漆应得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客观地说,曾国藩虽官至极品,而他的寒素家风却是值得称道的。曾国藩在清朝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宫居极品,手握军国大权,该是骄奢淫逸、享尽荣华了吧?可事实上,他一生节俭自守,...  相似文献   

10.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3):124-124
当年咸丰准备提拔一批官员,“拟于朝臣之中,简拔一二新进”。大臣穆彰阿摸准了咸丰脉搏,他推荐了曾国藩。曾国藩是谁?他有何德有何能?咸丰心里并不清楚,穆彰阿给的考察语是,曾国藩“遇事留心”。这让咸丰特别留了心,记了名字。穆彰阿推荐曾国藩没几天,咸丰下旨说,要考察人选,时间是某日某刻,地点是某栋某室。曾国藩整顿衣裳,装修脸面,提前半天儿前往等待。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4):63-63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一生出版著作180多部,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4,(15):62-63
《曾国藩》 唐浩 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唐浩明潜心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他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小说︽曾国藩︾及其作者潘荻《曾国藩》一鸣惊人近年来,117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悄悄进入了我国千家万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士,几乎都向自己的亲友们推荐:“《曾国藩》值得一读。”据国内外报刊报道:中央一位领导同志视察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也向他赠书、推荐...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和曾国藩同为清朝中晚期的知识分子,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但洪秀全和曾国藩由于出身不同、文化素养和人生经历不同,使得他们的世界观迥然不同,他们的人生轨迹大相径庭。天国的覆亡与曾国藩和洪秀全二人密切相关,给后人留下的教训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由﹃食而去稗﹄与﹃一钱免官﹄想到的赵光辉近代思想家易宗在《新世说》中讲了一则佚事,说曾国藩驻军安阳时,一个亲戚从乡村来投奔,此人“行事萧然,衣服朴素,对人沉默不能言”,颇得曾国藩所爱。曾国藩打算为他谋一份差事。某天他们一起吃饭,恰巧饭里有稗子,这亲...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7):121-122
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地只是吸收其“术”,而不顾其“道”。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在曾国藩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留学教育。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厮杀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落地开花炮的威力,不禁感到惊心动魄,由此产生了一种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当英法联军凭借他们的新式武器纵横中原,直捣京师,而“天朝上国”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时,曾国藩更是难以成眠。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他首先倡办洋务,拜强敌为师,借法自强。1862年,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军事工场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师夷长技”的…  相似文献   

19.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黄海 《湘潮》2008,(7):51-51
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富厚堂——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故居内,最为生动、最有灵感的“精神中心”是曾国藩藏书楼。它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栋,南栋又分“公记书楼”和“朴记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