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庆致辞     
林上元 《黄埔》2010,(4):1-1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86周年纪念日。在这今所有黄埔人骄傲自豪的时刻,我谨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不朽贡献的、已故的黄埔前辈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8年前,上级决定调我到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我在与黄埔前辈多年的接触后,深切感受到他们有许多值得敬仰的地方:每次参加集体活动,都是提前到场;面对人生坎坷,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发挥余热,坚持做促进祖国统一工作……这种老骥伏枥的执着行为和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使我钦佩。我逐渐认识到,能有缘与这些黄埔前辈在一起共事,是莫大的荣幸。8年来,在省委统战部和会长办公会议领导下,通过广大会员和机关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本会工作有了不断的进步,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很多体会,其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必须尽心黄埔事业。  相似文献   

3.
90岁的耿道庸老人现任重庆黄埔军校同学会北碚联络组组长。作为黄埔老兵,谦逊的耿老认为,他的抗战经历,比起为国捐躯的前辈和同学,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却在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因此也懂得了什么叫做"黄埔精神"。"这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牢记这种精神,即爱国、革命、亲爱精诚、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4.
单补生 《黄埔》2022,(2):83-88
<正>静思斋为故纸藏界黑马,自谦“在史学之门外,作藏界之清流”,素以收藏研究黄埔军校史料,整理影印历史文献而闻名遐迩,访客达55万之多,其中不乏黄埔后代寻求前辈军校毕业照片,及专家学者索取难觅史料。博主80后,网名粪石公,实名取父母姓氏叫于岳;缘由外公岳仑在四野文工队为《我是一个兵》谱曲,故具革命军人基因,虽非黄埔后人,却热衷于收藏黄埔同学录,并整理名录公示于博客方便后人查询,并无偿提供前辈军校戎装写真,解其思亲之苦,分享其瞻亲之乐。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9,(5)
<正>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应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历史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从学习和继承黄埔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汲取支撑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精神力量。一、以历史和先辈思想为依据领会黄埔精神内涵理解和把握黄埔精神,应以黄埔军校的历史和孙中山等前辈的原创本意为依据。1926年,黄埔前辈安体诚首次在《黄埔日  相似文献   

6.
郝一峰 《黄埔》2013,(3):11-11
每一位黄埔校友、亲属和学者在谈及黄埔精神时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感人的经历。我真正对黄埔精神有较深入的理解,还是通过几次平凡的经历。经历一,在我刚调入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不久,参加了一次两岸黄埔校友的聚会。畅谈间,一位黄埔生情不自禁地唱  相似文献   

7.
七年前,上级决定调我到省黄埔同学会工作。当时听人说这是个事情难办、出力不讨好的单位,我心里也有点七上八下。然而,当我与黄埔前辈接触后,却深刻感受到他们有许多值得敬仰的地方:每次参加集体活动,都是提前到场,而且身板挺直,颇显军人风范;面对人生坎坷,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发挥余热,坚持做促进祖国统一工作……这种老骥伏枥的执着行为和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使我钦佩。我逐渐认识到,能有缘与这些黄埔前辈在一起共事,是莫大的荣幸。七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很多体会,其中最深刻的一点…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原广州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曹云屏在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言久等人的陪同下,到安徽省黄埔同学会参观并与部分黄埔同学子女晤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敏看望了曹云屏一行及在座的黄埔亲属们。曹云屏的父亲曹渊,是黄埔一期生,安徽寿县人。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于1926年9月攻打武昌时牺牲,年仅24岁。曹云屏对黄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随同他来皖的曾庆榴教授(原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搜集黄埔同学的资料。聚谈中,黄埔亲属共同缅怀了曹渊烈士的功绩,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由衷敬意。表示今后…  相似文献   

11.
孙虎山 《黄埔》2008,(3):24-24
当《黄埔》创刊号捧在手中,首先进入我双目的是“黄埔”两个大字,心底随之涌出了一股热流。我立即被带回到当年的黄埔生活,带回到当年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抗日学子投笔从戎,为国为民凛然尽忠……  相似文献   

12.
孙宗鉴 《黄埔》2009,(6):33-33
我于1943年冬从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八期毕业,分发到第一师,驻防陕西潼关。我们去了3位同学,我下到二团,王团长是黄埔六期前辈,他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坦言很久没有本校同学分发来一师,并告诫我这里是前线,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大西北较清苦,应牢牢记住学校大门两侧标语——“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他又扼要告知我本师两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台湾之行     
谭玉莲 《黄埔》2006,(6):58-59
为了加强两岸的联络,扩大宁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我有幸参加宁夏综合经济参访团,带着全区百余位黄埔同学的嘱托,于2004年11月来到了宝岛——台湾。台湾那满目苍翠的自然风光与亲如一家的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黄埔来台北的当天晚上,我就开始联络同乡、同胞、黄埔同学,只要打通电话,一说是大陆来的,又和黄埔有关,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愫,即同乡情、同胞情、黄埔情,这种情结就连我们这些在黄埔同学会工作的人员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此次赴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天下黄埔是一家。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见面,都有一种…  相似文献   

14.
每当提及“黄埔”二字,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广东的“黄埔岛”,想到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如今,“黄埔”这两个字响遍海内外,不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报章上,人们都会不时听到,常常看到。是啊,“黄埔”这两个字,的确铸就了太多的情感,牵涉着太多的情缘。而我,作为黄埔后代,一遇事,总是“陷”在“黄埔”之中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  相似文献   

15.
不朽小岛天下闻访黄埔军校旧址湖北高士振素有我国天然优良港口的黄埔,因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而名声大振,特别是黄埔军校60周年校庆之后,黄埔岛更是名扬天下,成了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岛”。我虽不是黄埔军人,但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军官,...  相似文献   

16.
祝福前辈     
黄埔军校的前辈们,你们好!在这百鸟争鸣、姹紫嫣红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诞辰80周年。让我们黄埔后代晚辈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节日敬意和最真挚的亲人问候!前辈们,你们是艰辛的。你们的前半生经历的是一个主权不完整、民族受凌辱、人民受苦难的时代。但你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因为你们是有抱负、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你们或投笔从戎,或放弃自己温暖的家及钟爱的事业,告别父老乡亲,为了民族的解放,来到黄埔军校去实现你们的报国理想。前辈们,你们又是光荣的。曾经作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的黄埔军校,是藏龙卧虎,群英荟萃的风光宝地。黄埔…  相似文献   

17.
无悔的追求     
刘汉林 《黄埔》2006,(3):28-29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18.
天下黄埔是一家,这是我们黄埔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七个字,但却高度概括了我们同学之间所拥有的共同感情、共同事业和共同目标。近年来,我本人和市同学会与台湾、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有着比较广泛的交往和接触。在这些交往和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句话的份量。它不仅被大陆的同学们奉为圭臬,而且台湾、港澳及海外的黄埔同学也非常认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去年11月,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组团访问上海,我们接待了他们,当时访问团与上海的黄埔同学举行了座谈。我记得团长谢元熙将军有一段非常动…  相似文献   

19.
无悔的追求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在黄埔,秘书长就是个“大管家”,但管的却是一个无钱、无权的“清贫家”。会务工作、会员生活、机关建设样样离不开钱,这是秘书长的第一“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黄埔》2012,(4):77-77
“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生李仙洲在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之际,以九旬高龄坐着轮椅重返母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应该也是广大黄埔学子对母校感恩的心声。能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生活,是每一位黄埔学子终身难忘的幸事和骄傲;或长或短的军校生活,给他们此后漫长的人生之路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