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菩萨蛮·大柏地》一诗是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返大柏地时,目睹战迹,回顾当年大柏地战斗的辉煌胜利,即景抒怀,抚今追昔,在马背上急就草成地光辉诗章。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2月10日上午到达位于瑞金城址30公里的大柏地。这天正是正月初一,瑞雪飘飘,天寒地冻。一到大  相似文献   

2.
<正>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2月20日在瑞金大柏地歼灭了尾随之敌刘士毅团800多人,打开了进军赣南的良好局面。随后,红四军  相似文献   

3.
曹春荣 《党的文献》2016,(6):114-117
毛泽东作于1933年夏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经典之作,然而,作者却说它是在"郁闷"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要解释这一似乎矛盾的现象,就不能不从党史出发,还原当时情境并探求作者心绪。毛泽东此时重过大柏地,刚刚经历第二次宁都会议上申诉不成反受申斥,因而心情不免郁闷。但他置身昔日战场,回想当时鏖战大胜,从而拉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不禁触景生情、诗兴奔涌,创作了《菩萨蛮·大柏地》。当然,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如此,与他的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爱国心和人民情,以及长期革命实践的锻打锤炼,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讲,毛泽东于"郁闷"之时创作出《菩萨蛮·大柏地》这样的名篇,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正1913年4月15日,黄定基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南阳乡洪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黄定基兄弟姊妹8人,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剩下孤儿寡母,日子更加艰难,母亲将黄定基送到乡里吹鼓手班学吹号打锣,逢个红白喜事混碗饭吃,由于当吹鼓手受人嘲笑,他决心跟一名农村竹匠学技。(一)1929年2月9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第四军挺进赣南,利用大柏地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5.
正80多年前的瑞金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被陈毅元帅说成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借粮还款"的佳话,还传诵着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不朽诗篇。那么,在大柏地战斗前后,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4,(11):35-39
正1913年4月15日,黄定基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南阳乡洪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黄定基兄弟姊妹8人,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剩下孤儿寡母,日子更加艰难,母亲将黄定基送到乡里吹鼓手班学吹号打锣,逢个红白喜事混碗饭吃,由于当吹鼓手受人嘲笑,他决心跟一名农村竹匠学技。(一)1929年2月9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第四军挺进赣南,利用大柏地有利地形歼国民党军刘士毅旅两个团之后,3月14  相似文献   

7.
1933年5月,中央苏区开展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把“邓毛谢古”打成“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谢”即是谢维俊,当时任江西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兼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 谢维俊是湖南来阳人,1926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湘南暴动时入伍。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湘南暴动后的部队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谢维俊先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做宣传工作,后到二十八团一营当连队党代表。 1929年1月,为粉碎湘赣敌人的“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3月中旬,红四军在大柏地一带歼灭尾追之敌刘士毅部两个团,辗转赣南数县,翻越武夷山南麓,到闽西的四都休整。3月14日凌晨,红四军兵分3路向长岭寨发起  相似文献   

8.
理由 《新湘评论》2010,(18):48-50
岳母曾志去世十年,至今仍是家中鲜活的话题。她于1926年入党,第二年就赶上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在湖南则是"马日事变"中对共产党员的凶残大屠杀。她参加湘南暴动、毛泽东与朱德的井冈山会师、保卫黄洋界、大柏地决战、古田会议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经典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原型"——这些人的理念、追求、操守以及个性中共性的一贯风貌,即使在后来常态的生活环境中,也深深刻下原先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正岳母曾志去世十年,至今仍是家中鲜活的话题。她于1926年入党,第二年就赶上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在湖南则是"马日事变"中对共产党员的凶残大屠杀。她参加湘南暴动、毛泽东与朱德的井冈山会师、保卫黄洋界、大柏地决战、古田会议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经典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原型"——这些人的理念、追求、操守以及个性中共性的一贯风貌,即使在后来常态的生活环境中,也深深刻下原  相似文献   

10.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两军在宁冈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开始了他们长期亲密合作的生涯。但在1929年6月至11月间,毛泽东和朱德的关系经历了一场"悲欢离合",两人因红四军组织建设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关系一度闹得很僵,最终在中共中央和红四军同志的共  相似文献   

11.
1928年5月,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红军经常出入于邻近的茶陵、酃县、永新、桂东一带,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一次总结会上,当时任红四军党代表的毛泽东风趣地  相似文献   

12.
造反派要把朱德“轰出中南海” 解放后,中央考虑朱德年岁大了,就尽量减轻他的工作。为此事,毛泽东找朱德谈过多次。对于毛泽东,朱德是深为了解的,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两人几乎一直在一起。他敬佩毛泽东的卓越领导才能,也甘愿做个副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朱德、毛泽东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90周年。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经过艰难转战,最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史称"朱毛会师"。从此,毛泽东、朱德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建军思  相似文献   

14.
第二回 红四军赣闽寻良机毛泽东瑞金描新图 且说红四军屡败之后大柏地一战获胜,士气大振.红军原来一直向南,此时转而向北进击宁都.宁都攻克后,毛泽东接着率军朝井冈山方向突进!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生前曾倡导文艺创作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填就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就堪称运用这一创作方法的经典之作。在不足50字的篇幅中,既有对大柏地战斗撼人心魄的纪实性叙述,又有对自然景色摇曳多姿的艺术性描摹;既有对往事的追念,又有对前途的期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竟说这首词其实是表露了"郁闷"的心情。这真叫人颇费猜度。不过,只要我们联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爱花、养花、赞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逸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也非常喜欢花,留下了许多爱花的故事。 毛泽东为荷清土 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朱德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两根擎天柱。他们一面抓党政,一面抓军事,携手共建革命根据地,共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如果没有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也许无缘晤面,各奔前程。中共党史也就不会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辉煌篇章。井冈山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块里程碑。毛泽东和朱德是这次历史性会师的两位巨人。激流归大海毛泽东和朱德都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毛泽东于1921年7月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朱德于lop年11月加入中团共产党。他们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8.
《党史天地》2007,(8):46-47
中革军委任命毛泽东为前敌司令部政委 郭天民精心策划完成掩护中央任务 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共同签发命令,为加强统一作战,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前敌司令部司令,毛泽东为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使红军的长征在毛泽东、朱德直接的指挥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革命友谊尤其让人赞叹,而且都和毛泽东有关。一个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革命友谊,一个是毛泽东和朱德的革命友谊,前者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后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毛泽东和朱德的革命友谊,完美诠释了英雄所见略同的传奇,将中国人一直推崇的君子之交推向了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9次到上杭,汀江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第一次到上杭,解放古田镇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县城。5月19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1日抵达连城的庙前。正在上杭古田苎园准备扩大武装迎接红军的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落款的信件:“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