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的根本任务是以宪法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每一项重大进步,无不与坚持完善人大制度联系在一起。要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这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他特别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小平同志这一精辟论述,总结北京发生的这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恶劣影响,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继续坚持和发展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15日,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五十周年纪念日。总结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的历程和经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美好未来,对于今后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法制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高扬民主和法治的旗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生活制度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就乡镇选举问题赴本省部分乡镇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笔者的思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但部分代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履职不到位的现象。提高人大代表履职水平,要求提高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从制度和立法层面增强代表的履职能力;逐步提高人民代表专职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也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三十多年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权建设理论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海城市从2003年起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本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保障的指导思想,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现已初现成效。其具体做法是: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民主法制观念1.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宣传《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的基础上,针对村委会换届选…  相似文献   

10.
《理论导报》2014,(9):4-4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1.
努力推进人大制度及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平 《新长征》2009,(11):22-24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光明前景,就是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认真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家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曾经作过各种探索,结论是: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行不通。中国…  相似文献   

13.
学习问答     
2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做哪些工作? 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乡级民主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乡级民主建设要做到:首先,要大力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管理本乡镇政治、经济、文化和多项社会事务的机关。要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制度。乡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转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状况。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我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建立,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形成程序。乡镇人大主席团逐步成为实体。绝大多数省级人大常务会还…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体的票决民主形式和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体的协商民主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两种基本民主形式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点。两种基本民主形式的形成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重要成果,两种基本民主形式的新论断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04,20(2):35-38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加强国家权力 ,以利于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地方人大制度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完善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9月15日,新华社消息,为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华诞,江泽民、李鹏、乔石分别题词。江泽民题:“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李鹏题:“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改革开放”;乔石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我们要珍视长期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宝贵经验,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相似文献   

19.
候凤岐:积极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也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使我们的各项具体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更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政治体制改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根据十四大报告的精神,当前主要应当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我们就能够从最本质的方…  相似文献   

20.
王三运 《求是》2014,(6):11-13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是始终保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站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