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亮 《理论研究》2011,(5):60-62
精神懈怠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精神状态的消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精神懈怠来源于小富即安的心态,要克服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是克服精神懈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袁军 《学习导报》2014,(6):39-40
对于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来说,在向前看的时候,也需要经常回头向后看一看:经常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脚印;经常回头看一看身边的亲友;经常回头看一看自己的书架。  相似文献   

3.
与青年朋友聊天,我发现有的同志和我年少时的情况很像,就是对别人批评自己骄傲自满不以为然。有的同志因为骄傲影响了入党、晋升,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找自己的原因,反而抱怨别人"没素质"、"没眼光"。还有一种现象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就是把骄傲自满当作前卫和时尚,"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看过一篇网络日记,叫做"笑谈满招损谦受益"。作者说:"从古到今,我们都深信不疑,一代教育一代,要谦虚做人……于是压抑自己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由于党的地位、环境、历史任务的变化,一些革命意志薄弱的党员,很容易滋长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的情绪,滋长官僚主义习气,以至腐化堕落。这对于我们党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版的《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一书,收集了彭真同志1948年至1965年有关北京工作的报告、讲话、文章共四十八篇。该书的出版,对于帮助我们重温过去北京市委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搞好北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选登了《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对于我们贯彻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克服形式主义等官僚主义作风,仍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黎标 《实践》2005,(2):47
看人脸色,通常为贬义,意为仰人鼻息,趋炎附势,惟命是从.现在,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将它作新的诠释.对于各级党政领导来说,经常注意观察群众的脸色,则是执政之道、亲民之举.有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群众脸色往往是群众情绪和意愿的‘晴雨表‘,看群众脸色,从群众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中,可以找到改进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发现问题、改进作风、帮助同志、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内部同志关系是否真诚、同志友谊是真是假的试金石。然而,如今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几乎被淡忘了,这一锐利武器也很少使用了,甚至干脆丢弃了,出现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加强自身建设,多次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其中在1950年、1951—1954年和1983—1987年成功地进行了三次整党整风运动,并积累了丰富的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于加深理解和搞好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活动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新中国三次整党整风运动1950年的整风运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这时党内有一部分老党员,特别是负有相当领导责任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有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甚至有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而在330万新党员中许多人思想作风不…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呈现许多新特点,需要蹄疾步稳将改革进行到底。不移担当之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40年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不断跋山涉水。为此,必须克服四种不良情绪。一是骄傲自满、不思担当。认为该改的基本都改了,而且取得巨大成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二是疲沓  相似文献   

10.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欢欣鼓舞,社会主义初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党内有些同志在胜利和成绩面前骄傲自满,头脑发热,1955年下半年不适当地开展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再加上我们缺乏经验,对经济规律认识不深刻,这样就助长了经济工作中的"左"的情绪,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急于求成、贪多求快、急躁冒进的倾向.当时发生财政紧张,出现赤字;物资紧张;材料缺乏;市场供应紧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当时,身为国务院总理、负责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同志最早敏  相似文献   

11.
求知者札记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把干部和群众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一事,日益提到新的重要位置。克服轻视知识的错误观念,已经刻不容缓。这样,对于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人们不能不经常思考并作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朱晓 《党建》2000,(12)
机关组织注射乙肝疫苗,挨了一针之后满以为可解决患病之忧,孰料医生劝告,这种预防针的防疫能力是预防肌体内的疾病需要经常打预防针,预防思想上的疾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我们周围,不愿意经常打思想“预防针”的现象并不少见。如组织安排理论学习,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已经“武装”得差不多了,学不学都不会出问题;单位搞思想作风整顿,有的同志觉得类似的整顿过去搞过多次,自己没“病”,没有必要跟着“吃药”;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间给予善意的批评和帮助,有的同志视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大任务的时候,鲜明地提出克服党的建设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是完全必要和适时的。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一贯反对的。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大张旗鼓地反对过。建国以来,我们党也屡屡批判反对过。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又一次尖锐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形式主义流毒甚广,在我们的党建工作中亦危害甚大,必须坚决扫除。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曾这样说过,“要做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来  相似文献   

14.
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刺激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们对客观刺激抱有什么态度,自身都会直接体验到,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征。对于同一个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个刺激,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体验。客观刺激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客观刺激没有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就一般而言,消极的情绪体验都属不良情绪的范畴,但如果消极体验是一时性的、短暂的,其对当事人的身心及工作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若消极体…  相似文献   

15.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把前往北平喻为"赶考"?就是担心党内部分同志由于胜利产生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不求进步的情绪。启程的前夜,他久久不能入睡,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想着我们党决不能重演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这就有了临行前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关于"进京赶考"的那一段著名对话。70年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始终牢记政治初心和执政使命,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今年十月二十二日第二版上,介绍了郎觉民同志工作的经验。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政治带业务;必须经常深入下层调查研究,克服只靠听汇报处理问题的官僚主义作风;必须克服单纯的业务观点。通过蹲点实践,他深刻地体会到:第一、  相似文献   

17.
<正>刘静是农一师电力公司中调所一名核算员,她深知,虽然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目前工作中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常说:女人要想做事,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刘静也不例外。丈夫是公司供热中心的副主任,经常加班,刚上二年级的儿子需要照顾,家离工作单位十几公里,中午又回不了家……这些对于她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充实自己,她经常顾不上回家,或者是回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9):1-1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列宁还在一九。五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在我们各个抗日根据地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同志中,这个问题似乎是已经解决了,不需要再讲的了。其实不然。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在他们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群众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改革与建设的进程。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化解群众的消极情绪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主动关心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下功夫。化解群众消极情绪的关键是解决好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现实生活中,群众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我们对群众的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绪。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主动地体现我…  相似文献   

20.
到处有哲学     
几个同志在一起谈论工作,涉及哲学问题,人们的情绪特别高涨。比如,说起市场供应工作,一个同志问:现在是供过于求呢,还是求过于供呢?一个同志回答:两种情况都有。一个同志又问:目前商业服务人员是多了还是少了?回答是:又多又少。像这样的对话,一串一串地涉及各方面的工作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哲学原理,使参加谈论的人们津津有味,思想十分活跃。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