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家坪。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为了集中展示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期间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早在1950年7月就组建了延安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2008,(4):F0002-F0002
从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培育了延安精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觎放战争的胜利,因此,延安又被人们称为“革命圣地”。延安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双拥”模范城和闻名全国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这块红色土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正>194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抗日战场战略反攻态势明显。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抗日战争必定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却成了新悬念。为了搞清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于这年4月到6月在延安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在七大上诞生的。这篇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雄健的气度,鼓舞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不息。直到今天,这篇文章仍然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中心,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后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强烈吸引着无数的海外华侨。青年华侨相继奔赴延安,毅然为祖国抗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延安,华侨青年与边区人民群众一起,共赴国难: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行动,倾囊相助,全力支持祖国抗战,并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抗日救国宣传阵地。回顾华侨青年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致为革命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对于激励当代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阶段。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也是《解放日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办报的宗旨。1942年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相似文献   

6.
告别延安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百万红军推进日本统治下的“满州国”——中国的东北。“关东军”土崩瓦解,日寇被迫投降,接受同盟国的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艰苦的抗日战争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培育  相似文献   

7.
延安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总策源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  相似文献   

8.
袁南生 《湘潮》2005,(9):48-52
很小就听到印度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的名字,他与加拿大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都为中国人民和他们自己祖国的人民所永远怀念。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镇(今马哈拉斯特拉邦邵拉普尔市)。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抗战,次年2月12日,柯棣华一行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亲切会见了他们。后来,他担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曾与爱德华、巴…  相似文献   

9.
日本工农学校是一所教育、改造日本士兵的学校,它的建立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争取更多的人站到中国人民方面来,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在延安创办“日本工农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办,1941年5月15日,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的大本营迁移到延安,延安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心脏,就成了全国人民瞩目的革命圣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延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是战胜了任何强敌,克服了一切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极端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和延安人民水乳交融,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今天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延安精神。 那么,延安精神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勇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1941年和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11.
野坂参三(冈野进)是日本共产党员的著名领袖,曾长期担任日共第一书记和党的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他只身来到延安,致力于对日本军队的宣传和对日本战俘的教育工作,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中日人民共同反对日本军阀法西斯的国际主义凯歌。 1940年3月,时任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野坂参三欣然接受共产国际的委派,化名林哲,从莫斯科经新疆秘密抵达延安,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他一到延  相似文献   

12.
正延安,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名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十几年的辉煌。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经长期在那里战斗和生活,有着浓浓的延安情结,对延河水,宝塔山怀有深厚的感情,视其为"老家"。1970年1月,邓颖超陪同外宾去延安参观结束时,延安人民想带点礼物给周恩来,就把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专业委员会拟于2015年5月在延安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抗战时期的延安"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工作业已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抗战时期的延安",作者可围绕主题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14.
王海涛 《学习月刊》2010,(24):52-53
延安是举世闻名革命胜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成功地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谱写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胜利凯歌。  相似文献   

15.
延安是举世闻名革命胜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成功地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谱写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胜利凯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我们党在这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这里出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是解放区战场的总后方。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回顾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的供给来源于解放区。解放区战场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在抗战开始后深入敌后开辟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设想的那样发展的,中国人民最终战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坚韧不拔、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就是要牢记历  相似文献   

19.
运城是山西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运城党组织始建于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运城一度是山西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咽喉和交通要道,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运城人民为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支援陕北解放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民主革命壮烈牺牲的运城儿女达6100余人。  相似文献   

20.
“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党的‘七大’召开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7月18日至24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的专家、学者160多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上,代表们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抗日战争与爱国主义、如何看待正面战场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代表们一致认为,为了中国和世界避免法西斯暴政的统治,中国人民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浴血奋战八年,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伟大的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