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要通过开展云平台应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优势,积极开展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产能、订单优化;应用工业APP,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资源高效对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并强调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先锋》2022,(3):67-68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制造建圈强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互联网助推贵州千亿级产业发展。在推进千亿级产业发展时,要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支持的产业互联网研发与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国内出现了很多关于互联网的词语,例如: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互联网概念早期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扩展,有了产  相似文献   

4.
低技术制造企业创新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利用传统创新范式,低技术制造企业往往会面临"低技术陷阱"和"追赶陷阱"的双重挑战。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有利于吸引更广泛的智力资源、有效控制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给低技术制造企业带来重大机遇。低技术制造企业要通过树立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维、明确凸显价值的创新方向、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形成驱动创新的文化和人才体系、控制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的潜在风险等策略,改善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提高低技术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从内部管理、工作平台、制造过程,到系统监测、质量管控、售后服务等,工业互联网已经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产品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控。"7月3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勇告诉记者。作为奇瑞集团唯一的客车生产基地,这里建设了焊装车间、涂装车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工业领域的融合与渗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例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以及我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战略,其方向均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的有机组合,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实现规模化定制、制品零库存、零空转能耗、零中断运维、零意外宕机等智能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工业互联网要应对数据安全,应对复杂的攻击检测溯源,所以我们要用人工智能的办法对虚拟机的异常进行监控,并且要跟核心网的流量异常检测结合,来协同实现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业互联网不仅采用IT (信息技术)模式(扁平架构、统计复用),同时采用OT(运营技术)模式,是主从架构、多层通信、轮询机制和事件驱动。工业互联网要重视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新基建"因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成为2020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其中,工业互联网更是被众多参会代表热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包括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作为"新基建"中的重要一员,工业互联网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近年来,贵州也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并将其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围绕贵州工业互联网发展特征、发展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以  相似文献   

9.
生产制造能力是一国产业,尤其是实体产业发展的根基,而生产组织方式则是生产制造能力的具体落脚点。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是提升一国生产资源实用配置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全产业支撑与国际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基于对"互联网+"行动指南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系统认知,文章提出生产组织方式改进应以人本思维、系统思维、合作思维和产业生态环境思维为主导思想,加强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分散化组织生产、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突破,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多维度实现。同时以青岛红领集团为案例,分析其以c2M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生产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做法,以便更直观的实现对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改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贵州也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万企融合"的智能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业企业中的深入应用,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让公司在近几年受益匪浅。"7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航天云网)董事长杨灵运说。贵州航天云网成立于2015年12  相似文献   

12.
党员大视野     
《实践》2020,(4):52-5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将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4)
正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将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新经济导刊编中信出版社2015-11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保障。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相继推出的时代背景,我国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  相似文献   

15.
正云岩区正抢抓时代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运用创新、互联网及金融思维赋能企业发展,实现传统工业企业向新型工业化企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是从管理在线、经营在线、数据在线3个维度来进行。工业企业要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的商业模式,实现数字驱动业务,切实创新业务战略……"  相似文献   

16.
袁垚 《唯实》2022,(4):47-51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种...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振兴实体经济重在做大做强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促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崛起、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加快以及政策支撑体系建设的跟进使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未来要从统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几方面推进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杨聪 《当代贵州》2022,(6):32-33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发展.铜仁明确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不断做大工业增量.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为改变千百年来一农独大的局面,大力推进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生态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当前,世界范围内以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深刻变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调整、结构优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作为全国工业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江苏要争取主动、赢得先机,应加快推动互联网制造模式创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通过工业互联网等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赋能,不断推进工业创新、智能制造、智慧管理,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我们继续聚焦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亮点和成效。该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了"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智能制造已成为公司提质增效的利器。2021年,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产能预计可达680万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