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3,(39):35-35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更带来了越来越多可以增强我们国际话语权的助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扩展。正如联合国高级顾问、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哈龙·谢里夫所言,如果人们心意相通、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2.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励 《港澳研究》2023,(4):42-56+94
新时代下地缘政治经济开始重构,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一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动力。香港和澳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有着“引领式参与”的独特功能,这也是激发港澳自身潜力与“一带一路”提质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引领式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港澳应充分发挥其在地理区位、政治制度、金融合作、航运软硬件等方面独特的优势条件,并突破自主决策权相对有限,缺乏完整产业链,面临其他省市有力竞争,以及智库与人才建设培养不足的内在瓶颈。  相似文献   

4.
自习近平成为中国领导人以来,在外交领域积极发挥关键性的领导作用,首脑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习近平外交思想强调党对外交工作的绝对领导,强调维护首脑对外交工作的核心领导。习近平主席对于中白合作的倡议得到卢卡申科总统的认同和支持,首脑外交已经成为中白“一带一路”合作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白克服了空间距离远、产业合作条件不佳的困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郊建设中白工业园,并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目前该项目的进展迅速。中国与白俄罗斯的“一带一路”合作是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基于政治互信的合作。从中白合作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因势利导和差异性的合作形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特点。“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物流走廊,更是一种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投资计划的最新进展及对接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中欧各自优势及劣势、合作机遇与面临挑战等视角考察了中欧双方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的经济基础、可行性及合作领域。本文认为,欧盟拥有成熟技术与品牌优势,中国拥有雄厚资金与市场优势,中欧双方可以通过国际产业产能合作、国际金融合作以及双向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等途径实现中欧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中国应以中欧国际金融合作为先导,扩大人民币在中欧合作项目中的使用,选择以点带面的重点国家与重点行业为合作突破口,积极推进中欧国际产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以及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及资源能源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合作空间。随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的积极转变,中日两国揭开了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的新篇章。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双方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不但有助于改善中日政治关系,而且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中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和经贸往来三个方面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推进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垚 《当代韩国》2021,(2):48-60
中韩建交以来,双方经贸合作基本处于不断深化的态势并发展成为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摩擦、日韩贸易冲突等对中韩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与韩国同属外向型经济体,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为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两国可以通过强化战略对接、创造新合作机遇以及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方式深化经贸合作,以共同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国内市场开放并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40):40-41
<正>1.同甘“供”苦?加入“一带一路”不是反美,只是不想用血汗“供养”美国罢了——在北京作为嘉宾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英国经济学者罗思义如此表示。“美国制造战争的危险局面只会让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更加具有吸引力。当然,他们会对中国模式感兴趣,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显然,刚刚吃完美国“苦头”的欧盟是这番话的最大听众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不但需要考虑中国的诉求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自身建设的需要,也要对其合作伙伴及推进路径做出合理选择.“一带一路”研究的侧重点应从必要性向可行性转变.基于长时段—结构与中时段—局势、历史与现实二元互动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宜差异化分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依循以国家重要性分类为基础的项目分层路径.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文章首先确定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的类别归属,进而分析在互联互通维度中国与相关类型国家实施长期、中短期等项目的可行性和利益保证.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中,中国重点深耕、推进长期项目合作的国家应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岛,而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则应该侧重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收益的中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10.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4):50-53
<正>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20年前,中国在各大国中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让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同时,越来越多的东南亚青年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40):46-51
<正>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最宏伟愿景是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从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到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整整10年光阴。十年来,国际局势、地缘政治格局有着巨大变化。在地球的许多地方,和平被打破,发展被停滞。  相似文献   

12.
丁纯  张铭鑫  纪昊楠 《欧洲研究》2023,(5):1-34+173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亚洲经济的重要支撑。中日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加强在东盟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有利于推动中国、日本和东盟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中韩论坛──“亚洲新秩序和中韩合作”会议综述金姬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三次中韩论坛──“亚洲新秩序和中韩合作”会议于1994年11月16—17日在韩国首都汉城举行。韩国经济新闻社会长金镇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套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作为凝聚各国力量、发展沿线国家合作交往、解决分歧的准则。就目前“一带一路”的贸易、金融与投资、税收、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领域的规则而言,尚存在诸多不敷“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之处:碎片化、陈旧不适应、美式歧视性规则在单边和区域性场域强势登场、世贸多边规则改革艰难、债务可持续性保障机制不足、影响数字贸易的规则阙如以及沿线国家国内法治问题等。在国际经贸规则总体上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尚不相符的情况下,需要立足现有机制和规则进行创新与完善,以实践为导向,以引导合作、促进交往、规范行动、解决分歧为方向,以构建包容复合型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鹤  艾德洲 《港澳研究》2023,(4):84-92+95-96
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突破口,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港澳人心回归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对珠三角五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调研,发现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依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粤港澳“姊妹学校”制度的深入实施,内地基础教育“走出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步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教育“走出去”专项扶持体系,设立基础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国家认同”课程体系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交流合作和中国基础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日双边贸易、投资状况在经历数年低迷后,于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活动活跃,但整体呈现出竞争态势。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10月25日,日本首相时隔七年访华,安倍首相明确表示,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双方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日高层互访将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日经贸关系将从竞争走向合作,且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获得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9.
陈勇  邹雨君 《德国研究》2022,(6):44-68+121-122
2005年至今,中欧非三方合作经历了从欧盟首倡,到中国和非洲反应冷淡,再到目前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在双边关系基础上开展合作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发展合作与市场化合作并行的模式。本文从“规范性力量”的视角出发,考察欧盟在推行“转变”政策过程中遭遇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制约,分析中欧非之间的发展合作规范差异以及欧洲国家的实用主义外交是如何引导三方合作走向“互惠”模式的。通过分析有关中欧非三方合作协商和推进的相关政策文件,本文以“规范性力量”的实践及其制约为线索,展现了欧盟、欧洲国家、中国及非洲围绕国际发展合作规范展开博弈的复杂图景,也为分析存在规范差异的行为体之间如何建立合作共识、探索合作契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旅游业是发展最快、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较大的产业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旅游合作正在成为国家间双边及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方向。在最新的《2030年前白俄罗斯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已被白俄罗斯确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尽管在基础设施、发展资金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在国民经济贡献度、市场受欢迎程度、服务形式与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其在资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中白旅游合作,在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合作条件。通过实施第三方市场联合开发、区域旅游集群建设、消费支付手段便利化以及创新产品宣传手段等措施,未来中白旅游合作有潜力成为继中白工业园之后中白间务实合作的又一亮点,进而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