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央苏区的红军优抚工作包括优待、抚恤与安置三项主要内容。优待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调查了解红军家庭情况;保障红军作战给养;红军战士及其家属同样分田,由耕田队与劳动互助社帮助耕种;实行“优待红军工作日”与“共产党礼拜六”;接济红军家属生活,红军本人及家属免纳捐税与房租,享有减价购物及优先购买权利,享受医疗、交通、娱乐、读书与通信优待;发给红军家属光荣牌和优待证,建立与红军家属的联系制度。抚恤红军伤员、烈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成立抚恤机构,规定伤残、死亡、家属等抚恤范围。红军的社会安置包括休养安置、退役安置、退休安置。中央苏区红军优抚工作的实施,为红军将士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的进行,军民鱼水关系的建立,以及人民军队的自身建设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事     
(2004年8月21日至9月20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8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大会。纪念大会由吴邦国主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批准公布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新《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1988年7月18日发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同时废止。俄罗斯发生恐怖事件8月24日,俄两架民航客机被恐怖分子劫…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对1927年人民军队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总结了建国前党的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政策顾问     
我国再次提高抚恤补助标准民政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这次调整从2004年10月1日起算(在乡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调整)。这次调整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将“残疾抚恤金标准表”由四等六级套改为一至十级,并取消了以前残疾  相似文献   

5.
答询     
国家在今年年初提高了伤残人员的伤残金。访问,具体标准是多少? 为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保证革命伤残人员的生活,民政部、财政部决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提高在乡革命伤残人员(含革命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伤残抚恤金标准,增加的经费,由中央财政另行下达。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的《军人新旧残疾等级套改办法》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从今年 7月1日起,旧版《伤残证》停止使用。伤残人员换发新式证件, 换证期间,新旧证件均有效。此次新证编号按以下格式重新编制:编号共8位,前2 位为汉字,第1位为各省简称(其中兵团为“兵”),第2位为伤残人员类别,残疾军人为“军”,伤残警察为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6,(5):37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六日,《苏区工人》报第十期第一版发表署名寿昌的社论《扩大红军运动中,如何执行拥护和优待红军工作》,要求"各地职工都要领导群众组织收割队、伐木队等,实行优待红军礼拜六,以帮助红军家属"。同期第二版刊登漫画《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漫画表现的是标明"工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介绍1934年9月20日,《青年实话》第3卷第24期刊载《扫除不执行优待红军家属的现象》的文章,批评一些地方不认真执行优待红军家属的政策,比如长胜县田头区,要求把这些消极怠工分子清理出来,用苏维埃法律惩处。文章插入《反对破坏优红工作》的漫画,画面前方红军正在与敌人作战,消极怠工官僚主义者破坏优待红  相似文献   

9.
答询     
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提高了吗? 我是一名革命伤残军人,家住农村。前不久,听人说,国家要提高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金标准,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传闻准确,那提高的标准又是多少? 瓦房店 明哲 明哲朋友,根据《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民优发[1999]5号)精神,从1999年1月1日起,国家提高革命伤残人员伤残抚恤金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三年七月八日,《红色中华》第九十二期第五版在通栏标题《纪念"八一"慰劳红军!优待红军家属》下,整版刊登纪念"八一"和慰劳红军家属的消息。其中,《兴国妇女热烈慰劳新编第三师》一文配发漫画《纪念"八一"慰劳百战百胜的英勇红军》。画面是群众挑着一担担慰劳品,大  相似文献   

11.
省民政厅、财政厅发出通知,从 2000年 1月 1日起,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一、在 1999年标准的基础上,在乡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金,特等每人每年提 660元,一等每人每年提高 600元,二等每人每年提高 360元,三等每人每年提高 150元;在职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保健金,特等、一等每人每年提高 180元,二等、三等每人每年提高 60元。   二、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的定期抚恤金,在 1999年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提高 20元。   三、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在 199…  相似文献   

12.
地方动态     
山东省提高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山东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09年10月1日起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调整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苏区时期,苏区军民开展了各种活动纪念“八一”,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的进攻,积极扩大红军,提高战士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优待红军家属,对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四年年七月十日,中央儿童局刊物《时刻准备着》第十七期刊登《苏维埃优待红军子女》的文章,介绍中央教育部规定的优待红军子女读书的办法:红军子女每学期三角钱的书本费由苏维埃政府支付,笔墨纸张费用由优待红属委员会提供。文章配发  相似文献   

15.
正正是这些具有坚定信念、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巡视员,深入到各团基层连队,"了解情况,帮助工作",为提升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障红军长征最终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党内巡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1928年,党中央制定《巡视条例》,以中共中央通告形式下发,巡视工作在党内全面铺开。1930年2月,中央军委制定颁布《军事工作巡视员条例》,为在红军部  相似文献   

16.
闽赣根据地内的中央主力红军最早关于创建红7军团的文献资料,出现在中共闽赣省委的文件里,即在1933年5月25日《中共闽赣省委目前的政治形势与建黎泰党的任务》中指出的:"为着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建黎泰党必须深入土地斗争,深入政治宣传鼓动,动员群众,在优待红军家属的基础上去努力扩大主力红军,消灭逃兵现象,完成闽赣省创造七军团的任  相似文献   

17.
正《党建》杂志编辑部:贵刊2018年第12期刊登的董保存同志的文章《朱彦夫的钢铁人生》,我读后深受感动。这是一篇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好文章。朱彦夫同志作为一名特等伤残军人,凭他的功劳和伤情,理所当然可以受到政府的优待,享受优厚的抚恤,可他却以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克服四肢残缺、视力接近失明的巨大困难回乡创业,建图书馆、办夜校、当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民造福。还以常人难以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重要遵循。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出台的背景2003年12月31日,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共分5  相似文献   

20.
博识文萃     
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从1996年7月1日起,提高在职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保健金,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 在职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保健金,在1994年标准的基础上,特等每人每年提高150元,比原标准提高了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