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辟谣,原本的出发点是拨开迷雾,让社会公众勿信传言,看到事实真相。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志赴云南挂职,担任丽江市副市长。此事原本无可非议,却闹得沸沸扬扬。原因是,今年6月,就有媒体称王志将暂别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求贤》2012,(4):28-28
前些日子,一则“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离奇谣言忽起于网络社交媒体,继而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布到整个互联网络。现在,事情的真相大白干天下,这则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也得到了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5.
郭慧 《理论导报》2014,(1):37-37
正中国接入互联网不到20年,便已在网民和国家顶级域名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目前网民数量超过4.85亿,微博账号约8亿,微博用户每天发布信息约2亿条。谣言滋生快、传播广、影响大,对身处谣言漩涡的当事人而言,面对成千上万的网络谣言轰炸,若没有法治的保护,势必成为弱势群体。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普遍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定的心态。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很大一部分是网民出于情绪的宣泄或者无意识的跟风。对于简单的情绪的宣  相似文献   

6.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和多样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网络传播,立即引起众多网民关注,迅速形成舆论焦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民意表达空间,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加强引导,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作为网络消费的重要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信息网络社会能否和谐健康发展。随着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缺失问题的凸显,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是十分必要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信息传播倍增器,也成为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和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平台和渠道。高校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面向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内涵,遵循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规律,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理念和路径,有效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各种新媒体也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方式,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促进学习的良好渠道。但与此同时,一些网民在表达微言微语的时候,情绪过度表达,事实夸大扭曲,方式隐蔽多样,利用新媒体造谣生事、发布大量不良信息,给舆论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适应新媒体、善管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舆隋事件多发、频发,一方面预示着社会领域已经负荷了过多的不协调、不公平、不可持续的压力和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也集中暴露出地方党委政府在网络新媒体格局下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可以说,网络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方式与执政理念,挑战着我们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及虚拟社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12.
白杨林 《党课》2012,(17):108-109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怪胎也层出不穷,似毒品一般误导着网民,不但降低了网络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环境,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14.
老舍辟谣     
抗 战胜利前几个月,陪都重庆发生一起黄金舞 弊案,曾轰动一时。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由于黄金价格受物价暴涨的刺激,节节上涨,现货价已超出官价数倍。为减少国库损失,国民党政府决定提高黄金官价。3月28日上午10时,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召开了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财政部长俞鸿钧、四联总处秘书长刘攻芸、中央银行业务局长郭景琨、行政院机要秘书林维英五人。经过一番紧张策划后,下午四时,宋子文复召开各金融部门负责人会议,当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与生产的重要工具,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而网络社会从来都是现实社会的虚拟表达。近年来流行的“网络道德张扬”这一现象及其理论范畴,就是现实社会中各种道德张扬现象的具体反映。本文拟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网络道德张扬的具体主体入手来较为深入地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害群之马",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危及国家稳定。因此,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一大考验,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网络的兴起使媒体传播向公众敞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积极参与意见表达,各种信息、观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传谣造谣,不仅冲击现实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2,(4)
近一段时间,网络谣言“甚嚣网上”。网络谣言是一颗真正的毒瘤,覆盖面、影响力大,破坏性、危害程度强烈。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必须明确,那就是:彻底铲除!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最后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形成破坏之势。在这一系列网...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道。网络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1.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随着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目前已过6亿,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这昭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如广播、电视一样覆盖到全国各个角落,"网民"这个概念将随着全民上网而不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也在迅猛增长,目前已有4.5亿人使用手机网络,其中手机绑定的微博用户突破4亿,微信用户突破3亿,这意味着在中国,每3人就有1人通过手机使用微博,每4人就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反暴恐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此类信息都十分关注,但个别网民却大肆在网络传播有关谣言,引发利:会恐慌,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