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抢占东北"先锋官"的开国将军曾克林。正是这位曾克林将军的出关,使得中共中央将原定"向北防御,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最终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苏浙军区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扩建发展起来的若干军区之一。苏浙军区从建立到撤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在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后期的南下战略与日寇投降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转变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本文特就此试以论之,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鉴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东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示东北局“今天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又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要“将正规军相当部分,分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老解放区,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一块统一完整的抗日根据地,革命基础雄厚,又物产丰富,是理想的军需后方和兵员基地。山东革命武装力量强大,有去东北留下的山东主力部队,有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到1945年底,主力部队已达7万余人,地方武装已达22万人,民兵发展到71万余人,自卫团发展到209万余人。因此,在解放战争中,山东地区是敌人进攻与争取的重点,成为全国的主要战场之一,在5个战略阶段上,有4个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起着关键作用。一、战略过渡阶段,山东主力进军东北,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山东地区成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部署调整的枢纽。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440万军队,有一半位于远离内战前线的西南、西北大后方,而被日伪军占领的东北地区却没有部队。东北地区工业发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南与冀热辽、晋察冀和山东根据地相邻,东、西、北三面与朝鲜、蒙古、苏联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为集中力量力争控制和发展东北,以改变敌人在战略上对我长期四面包围的局面,并依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不久,我党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把战略重心放在东北,派三万干部和十万部队去东北,陈云同志就是这一战略方针的战地谋划者和组织实施者之一。陈云同志初到东北,工作千头万绪,他敢于直面现实斗争中的各种考验,把党的战略方针置于东北具体的情形中去落实,对东北解放区的建立、巩固和支援全国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早在1945年4月,党的 “七大”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东北光复不久,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由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组成,彭真为书记。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部队和干部十余万人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和山东水陆两路进入东北。10月下旬,潘汉年  相似文献   

7.
正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往南经锦州可直下京、津,北上经通辽可到霍林河矿区,东达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朝阳、内蒙古赤峰,是辽宁西部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城"的美誉。解放战争期间,我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在阜新、彰武等地反复争夺,几进几出,最终解放了阜新全境,使这座煤电之城重获新生。两次解放阜新城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冀热辽部队率先进入东北。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指示电《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下称《指示电》),规定了当时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为实现中共“七大”提出的争取和控制东北的任务开辟了胜利的通道。对于这一重要史实,一些党史资料和教材却作了不尽相同的记载。现略举几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以下称《年表》)第79页:“(1945年)9月15  相似文献   

9.
略述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人民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佳木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我党建立巩固东北根本地的前沿,也是全国最早见到光明、建立党的红色政权的地区。抗战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遣10万部队、2万干部迅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在国人记忆中,是专于党建、统战、工运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工作,而不擅长横刀立马、临敌布阵的。实际上,他和共和国其他领袖一样,也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略。解放战争初期,他在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性战略方针的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11.
1945年9月19日,鉴于国民党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落实这一方针,中共中央对全国各解放区兵力做了重大调整,调新四军8万人北上,其中一部抢先进入东北;同时决定将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成立华东局,调  相似文献   

12.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1,(20):39-45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配合下,向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1万部队和2万余人的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合江军区第5支队副司令杨清海等干部生活腐化、通匪投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确定为"全国战略方针"1。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多名干部进入东北。当时东北情况十分复杂,伪满军警、汉奸、地痞等组成的政治土匪活动猖獗。他们同国民党联系密切,被老百姓称之为"中央胡子"。干部腐化堕  相似文献   

14.
党在抗战胜利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形成——兼论刘少奇在战略方针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李壮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以下简称战略方针),对于打破蒋介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企...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东北地区即刻成为了“三国四方” (美、苏两国及国、共两党)斗争角力的焦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全面加强党在东北地区的各项领导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陈云在任北满分局书记期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工作方针.陈云的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东北全境的迅速解放,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百万苏联红军分兵多路进入我国东北境内,给日本关东军以致命打击。为巩固与扩大东北境内的胜利局势,8月10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冀热辽军区部队“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率先带领第16军分区主力  相似文献   

17.
残酷的误会:与林彪结怨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心力争控制东北地区。为此,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调整兵力部署,先后派出11万  相似文献   

18.
陈云与辽宁     
<正>陈云同志曾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和辽宁的城市接管,并于建国后多次视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追忆陈云同志在辽宁留下的深深足迹。开辟北满根据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党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研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方针,党的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挺进东北,与东北抗联及地方党组织汇合,消灭日伪残余势力,开创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20.
高顺福 《世纪桥》2003,(1):57-57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时,东北地区尚无国共两党军队,也没有两党的公开活动。此时,我党中央按照“七大”制定的“发展东北我之力量、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方针,派出20名中央委员,2万名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当年11月陈云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分局书记、北满(吉、黑)军区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