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是周恩来题词最多的时期,约有90幅左右,其中留下手迹者在半数以上。周恩来在重庆的题词以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30年代末40年代初,周恩来在重庆期间,经常到学校团体、工厂等基层单位,通过参加座谈会、做讲演,或参观、访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告抗战形势、分析战局,鼓励人们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奋斗。讲话、参观之后,周恩来在不少场合还题词留念,为我们留下了多幅珍贵的手迹。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在一场空袭之后,仍应邀到重庆联立中学作报告,讲述八路军敌后抗战形势。报告结束后,他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侯遇…  相似文献   

2.
正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一跃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许多高校纷纷迁渝,大批进步青年学生会聚这里。这一时期,纪念大会、火炬游行、文艺和体育活动等各种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对动员全国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舆论宣传鼓舞人心全民族抗战期间,重庆的各大报章杂志为纪念五四运动,纷纷开辟专栏、专页,增发专刊、画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热潮。在重庆的报纸中,《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主要包括兵工署第一工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十工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生产车间、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五十工厂抗战生产洞、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抗战生产车间、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生产车间。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位于九龙坡区谢家湾,其厂房开凿于岩壁上,紧邻长江沿岸。现存的抗战生产洞,数量超过100个,多数洞体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迁至重庆,通过艺术创作和举办画展等推动重庆美术事业空前活跃。重庆这座城市,给予了这些美术家创作灵感和艺术滋养,对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影响重大的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人,在重庆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正>年少时,我凭着一腔热血加入消防队伍,从此与消防事业结下不解情缘。走过人生百年,我用大半生见证和亲历了重庆消防事业的发展,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亲历大轰炸,17岁加入消防队伍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自1938年2月起,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了长达六年十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当重庆上空被轰炸阴云笼罩时,我正在忠县石宝寨应山小学上高小。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选定重庆作为战时首都,重庆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中心。随之,一大批的文化机构、文化名人、文化青年纷纷奔赴重庆,或创办期刊,或迁渝出版,或在渝复刊,重庆成为战时中国出版期刊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较为出名的有《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这一时期,一些重庆本地出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红岩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我出生在重庆红岩办事处,从小患脊椎骨结核。当时环境特别恶劣,斗争十分残酷。国民党当局在我们的机关和报社周围安置大批特务进行监视跟踪;秘密逮捕地下党员。虽然重庆也有好医院,但我父母交不起高昂的住院费,只能让我上石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 山河破碎.为保留我国科研事业命脉,大批文教单位、科研机关内迁重庆,在后万展开科学救国行动. 1943年7月, 中国科学社第23次年会在北暗召开.会议通过了研制中国地形浮雕的提案.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忆抗战岁月,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重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全国抗日和指挥远东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时首都。虽弥经血腥轰炸,却始终巍然屹立。70多年前,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很快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知识精英。为宣传抗战救国,他们拿起笔做刀枪,留下不少有关抗战的诗词歌赋及对联谜语,它们见证了重庆的抗战岁月,也为重庆文化史册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人力众庶、市场广大的优势,但少资金、少技术、少人才,从而使其固有的潜力得不到开发,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利用,乃至与中、东部地区发展形成了巨大差异。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东部地区众多的工厂、机关、学校、人才、资金等纷纷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广大西部地区,并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相结合。加之国民政府为支撑抗战及维持、巩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0,(5):31-34
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渝台两地联合举办的“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战时重庆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分为战时首都、重庆大轰炸、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战时重庆市民生活、胜利之都等6条主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凝聚的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是全国保存抗战遗址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些遗址涵盖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名人故(旧)居等多个类别,是重庆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建议,要把抗战遗址的活化利用提到重要日程,将重庆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文化优势,进而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正抗战期间,有这样一支特殊部队:他们曾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英勇抗击来犯的日机;他们曾在重庆空战期间击落、击伤敌机上百架;他们也是日军在重庆大轰炸过程中重点攻击的对象之一——他们,就是驻防重庆及周边地区的中国高炮部队。由于他们的默默无闻,目前已无法考证有多少勇士为保卫重庆而英勇献身,但历史不应将他们遗忘。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红岩春秋》2014,(7):7-7
<正>●近日,由重庆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市档案局(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共同主编的《渝台合作: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渝台合作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为主线,真实记录了该中心建立的历程、渝台合作的具体实践、有关台湾档案的挖掘整理成果,再现了重庆档案界人士在渝台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思考与探索,对于研究抗战史、民国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苑》2005,(11):56-56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  相似文献   

16.
艾智科 《红岩春秋》2014,(6):F0002-F0002
<正>重庆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抗战文化遗址黄山抗战遗址群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公园路30号,占地面积280亩,是重庆集中保护的15个抗战遗址片区之一,主要由以下几处构成:云岫楼、松厅、孔园、草亭、莲青楼、云峰楼、松籁阁、黄山小学、周至柔旧居、侍从室、侍卫室、望江亭、防空洞、炮台山、发电房。黄山抗战遗址群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抗战遗址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抗战遗址群,同时也是抗战遗址中最具国际意义的"二战"遗址。  相似文献   

17.
正白沙抗战遗址群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所形成的诸多抗战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白沙镇以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担当起拱卫重庆的重任,成为大后方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抗战中心,是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地标性建筑解放碑的前身,是抗战胜利后在"精神堡垒"旧址上修建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当时建于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市区中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中华民族和重庆人民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重庆抗战     
正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并于1945年取得胜利。重庆是那段历史的重要当事者与见证者。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是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0.
罗尚义 《探索》2005,(4):33-36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是国民政府指挥抗战的中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的指挥中心。同时,重庆还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的领导中心,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场所和舞台。重庆的名字和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辉煌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胜利一起载入史册。抗战,在重庆历史上谱写了最光辉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