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84年第五期(58页)刊登了一篇题为《刘×等人的行为应定何罪?》的案例分析,文章署名是——河南世昌。《河南司法》84年第十一期(28页)也刊登了一篇题为《白某的坠井死亡与刘某等人的关系》的案例分  相似文献   

2.
1993年《中国海商法年刊》曾以“要惯例?还是要法律?”为题刊登了作者评论英国上诉法院对“Bijela”轮一案的判决,该判决已于94年4月21日被上议院推翻,为追踪本案,使大家对案情的最终结局有一了解,现将作者以‘要惯例?还是要法律’的答案”为题所写的文章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法人》2005,(4):120-121
原告朱江洪与被告仲大军名誉权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令仲大军在《民营经济报》上以相同篇幅刊登消除2003年12月18日失实评论影响、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但仲大军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一项的规定,现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4.
[案情] 原告谈笑靖主张其创作了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并于2007年5月15日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2008年10月,《读者》第20期第7页刊登《见与不见》一文,与原告主张权利的作品仅一字之差且字义相近,其余文字及分节均一致,署名为仓央嘉措.2008年10月7日,原告向《读者》杂志发送电子邮件一封,告知上述文章署名错误,原告为该文作者,该文发表于原告博客.2010年8月,被告珠海出版社出版了《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一书,该书副标题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与诗”,作者子非,该书第33页收录了前述《见与不见》一文.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第2期刊登了一宗题为《王利毅、张丽霞诉上海银河宾馆赔偿纠纷案》的案例(以下简称“银河宾馆案”)。该案原告王利毅、张丽霞因其女儿王翰在入住上海银河宾馆(本案被告)期间被犯罪分子仝瑞宝(已被执行死刑)杀害及财物被劫,而获得被告的民事赔偿。深圳市近来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件。一则见于2001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题为《住宿酒店车子丢失,停车场有无责任?福田法院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6.
均值 《中国律师》2000,(7):36-37
世纪诉讼 一篇新闻报道引发两起名誉权官司,两家原告各自向被告索赔人民币100万元。两起诉讼的原告于1998年起诉,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于今年1月和4月两次开庭审理,至今尚未判决,堪称“跨世纪”的诉讼。 1998年3月27日,《南方周末》在头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的署名文章──《工人投票罢免渎职厂长 齐齐哈尔连发三起血案》。文中披露了齐齐哈尔市帐篷厂发生的民选厂长风波以及围绕此而发生的一系列惊人事件的前后经过。文章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多家报刊竞相予以转载。 1998年 5月…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5,(4):121-121
2005年3月11日,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在《民营经济报》上刊登了一份引人瞩目的大篇幅公告.公告称,原告朱江洪与被告仲大军名誉权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判令仲大军在《民营经济报》上以相同篇幅刊登消除2003年12月8日失实评论影响、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已经发生了法律效力.但仲大军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将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8.
遭遇辱骂短信,原告打赢官司 2003年12月20日上午,枣阳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湖北首例短信骂人官司,并在当庭一审判决被告败诉:  相似文献   

9.
吴亮 《法学》1982,(10)
贵刊八二年第八期刊登吴慰同志所写的题为:《能说"逮捕"是"从严"吗?》这篇文章,说明人民检察院对人犯实行逮捕只是一种强制的防范措施,这点无疑是对的.但是,文章认为:"对罪犯的'从宽'、'从严',只能在法院的判决中体现出来."则是不  相似文献   

10.
32位作者诉中国戏剧出版社侵犯著作权案,日前已由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据法院查明,中国戏剧出版社(本文简称“中戏”)出版的《第三只眼睛透视京城》,署名为“王洪旭编著”。书中有42篇作品是32位原告分别在《北京纪事》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告出版社在使用前未征得作者许可,在使用后未支付作者报酬,而且没有署上作者姓名,还擅自对有些文章作了改动,判决认定被告的行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获酬权,具体承担致歉、赔偿等民事责任兹不赘述。 审理过程中,“中戏”提交了王洪旭出具的“委托书”和  相似文献   

11.
法院不是“量刑工具”──也谈法院能否改变指控罪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拜读《中国律师》1999年第6期《法院不宜直接改变罪名》(以下简称《不宜》)之前,对与作者观点相类似的文章也已读过几篇:一是1999年4月9日《南方周末》刊登的《一位法学教授的意见》,作者左卫民认为:“法院变更了检察机关起诉的罪名”的做法“值得探讨”;二是1999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学前沿》第3辑刊登的《关于綦江虹桥案的几点法律思考》,对“法院判决能否改变检控的罪名”的问题,作者赵秉志也认为“大有可议之处”;三是该辑《法律前沿》还刊登了《论虹桥案中被告赵祥忠的定罪程序》,作者江晓阳十分肯定地称:“法庭不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包袱的沉重,在我国一些地方,人治观念尤其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十分严重,致使一些本应由司法机关公正处理的案件迟迟得不到公正处理。深圳的民主党派人士、作家冯永杰因揭露和抨击腐败,二十余年来被卷进了数场官司,长期遭受打击报复,相关问题一直得不到公正解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作者、深圳市纪委离休干部张鸿志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冯永杰一案的进程,本文全面展示了冯永杰一案的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播放了一个名为“一份悬念重重的遗嘱”的专题节目,说的是上海有一位叫袁文林的老人,生前设立了一份代书遗嘱,大意是将其在本市光新路某处的房屋赠与他的养女杨某。老人去世后,引发了一场官司,老人的女儿袁霞、侄子袁宝华作为共同原告,将杨某告上法庭。2003年12月,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上海电视台《庭审纪实》栏目对该案作了详尽报道。上海法治报、新闻晚报对该案也作了披露报道。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何以引起众多媒体的如此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吴静怡(艺名:伊能静)起诉被告天津市报刊出版有限公司、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原告吴静怡诉称:2013年8月15日,原告获知,在由第二被告主管、第一被告主办的杂志《卫视周刊》的封面及第32页、第33页分别用醒目标题,并配以大篇幅图片刊登了一篇名为《离异产生共鸣——潘粤明伊能静急重组家庭》的严重失实报道。被告在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盘古神话传说在相邻的两县民俗研究者之间引发了一场侵权官司,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2008年3月17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盘古之神>作者马卉欣,状告<盘古神话>作者张正等侵犯著作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四被告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本刊第4期刊登了一篇题为《14岁北京少女被卖做人妻》的文章,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17日,国家公安部刑侦局、全国妇联权益部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北京、河北调查了解此事。  相似文献   

17.
■《千手观音》又惹官司遭百万索赔9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舞蹈编导茅女士诉被告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侵犯其舞蹈作品著作权案。原告认为2被告严重侵犯了原告作品的著作权,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应当对原告进行赔偿。据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2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人民币100万元。■我国法院首次突破华沙公约理论,判决美航赔偿烫伤乘客精神抚慰金(详见本期案件报道)■两高规范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25日发布《关于死刑第二审…  相似文献   

18.
案情原告杨建南诉称,2002年7月5日,范伟鸿、陈锦白、陈振海三被告将原告拍摄的发表在《今日华安》周刊上的两幅摄影作品刊登在《闽南日报》上,使人误认原告剽窃了他人作品,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后经原告多番交涉,2002年8月16日,在《闽南日报》B2版上,被告陈锦白、陈振海所在单位即华安县委报道组更正,称2002年7月5日《闽南日报》上组照的作者应加上原告名字。但这一更正同样给原告带来了不良后果,使人误认原告在《今日华安》上发  相似文献   

19.
《气功大师》是一篇刊于1993年7月《青春》月刊首篇的中篇纪实小说。然而,就是这么一篇按文学创作规律创作,并经江苏省8名著名文艺理论家研读给予一致好评的作品,却被当事人指控为一部侵权之作。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气功大师》刊出后引来的是是非非,揭示了当今纪实文学创作的隐忧,以及纪实文学官司频发,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屡遭败诉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日前,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索要居间费的官司。原告某房地产中介公司诉称:2013年4月14日,被告周女士与案外人王某在原告的居间服务下,就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的一套房屋的买卖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居间服务合同》等。根据《居间服务合同》的约定,周女士当日应给付原告居间服务费30 500元,并且约定迟延向原告支付的,需按照每日1%的标准向原告支付违约金。现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支付。故诉至法院要求原告支付居间费30 500元。被告周女士辩称:其确实通过原告介绍看中了案外人王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