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梅 《世纪桥》2010,(11):78-79
后现代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提出了反对一系列社会矛盾对立的文化对策,然而,这些文化策略忽略了消除社会矛盾对立的实践基础和人的实践力量,由此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命力。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存在种种局限性,但其中有价值的思想也为高校图书馆员更新服务观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有机整体的观念从而把馆员与读者看作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不同主体,并且是相互平等的有机统一体。因而高校图书馆员需要改变"以我为主"的服务观念,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笔者认为,道家思想与后现代思潮“情投意合”之处在于以下五点:(一)反权威。后现代主义是明确表示这一点的。后现代主义急先锋们的“摧毁”、“解构”等都是直指所谓“权威”的。他们通过反对“权威话语”来实现上述目的。在他们看来,“权威话语”是以独断论和中心论为基础的,因而是僵化的,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遮蔽了人们的智慧。后现代主义向一切终竟至极的东西挑战,反对传统的把个别当一般,把历史当永恒的普遍主义观念,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坚持一种流浪者的思维,一种专事摧毁的否定性思维”。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哲…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造成了种种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巨大冲击。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思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危害,并以此为契机,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柴焰 《理论学刊》2012,(11):112-115
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被后现代主义所遮蔽的理论问题和宏大叙事的建构,将后现代主义看作是西方左翼政治失败的直接产物,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拒绝与后现代主义调和。他认为,后现代条件下文化与资本的结盟亵渎了文化,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造成了政治和社会的危机。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中捍卫着社会主义信念,重新树立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造成了种种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巨大冲击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思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危害,并以此为契机,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广泛存在于艺术、美、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几十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叙事”、“解构”、“颠覆”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人人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是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成为普遍观念的时代,更是一个真正行使尊重差异、尊重选择的时代。近年来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模糊较多、歧义也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这一富于理论潜力和创造性的范畴时,既不盲目追随,也不简单否定,而应全面把握,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伟 《探索》2012,(5):135-137,14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悄然兴起,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也面临着理想与价值的重建这一重大问题。后现代主义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给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了众多的冲击。可以从教育模式的改变、理念信仰的践行、理论学习的加强,来化解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9.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方位作了准确定位,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系统的概括与分析。全面把握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詹姆逊的突出贡献之一是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自己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基于历史分期的一般理论,詹姆逊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作了独到的剖析,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系统的概括。全面把握詹姆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