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于一体的社会,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既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内涵,又显示了社会伦理的特征。协和共生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内核;永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伦理目标;个体德性的张扬、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制度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价值目标。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把握反腐倡廉的主动权;要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行政伦理建设和反腐制度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为反腐倡廉提供组织领导、政治保障、道德支撑、体制条件和思想基础。惟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伦理维度的核心是和谐伦理,包括和谐伦理精神、和谐伦理关系、和谐伦理行为、和谐的制度伦理等多个层面.和谐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和谐伦理的高度凝练,决定着伦理关系、伦理行为和制度伦理的和谐,在和谐伦理的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倡导和谐伦理精神,使之成为引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的独特政治优势和重要作用,决定了人民政协必须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一、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5.
陈清芬 《桂海论丛》2008,24(4):55-58
制度运行伦理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制度设计伦理是有所不同的。它本身包含着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基础与和谐社会具有同构性与一致性。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组成方面,和谐社会对制度运行伦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结构层面——合理、政治层面——民主、经济层面——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陈成志  焦春红 《前沿》2011,(24):32-34
研究和践行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原则,对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体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共同幸福是十分必要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原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主要包括基本原则、核心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根本性原则、关键性原则以及保障性原则等,这些政治伦理原则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制度运行伦理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制度设计伦理是有所不同的.它本身包含着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基础与和谐社会具有同构性与一致性.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组成方面,和谐社会对制度运行伦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结构层面--合理、政治层面--民主、经济层面--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9.
魏晓玲  徐艳 《理论月刊》2010,(4):186-188
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核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人本"理路;马克思人学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人本理路,使之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虞云耀 《党建研究》2006,(11):40-4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进行深刻论述,又着重围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制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战略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道德建设,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的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本文试从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和谐社会理应具备的道德基础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求真务实和解放思想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治理想引领政治生活的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发展历程,揭示出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晨光 《群众》2006,(3):47-47,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核心,以人为本精神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了警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警察职能的发挥、警察权的行使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其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民主政治建设与警察及警察权的行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警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建立法治型警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和重大部署。政协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文件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原则、履行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亮 《现代领导》2006,(12):25-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组织部门作为党委主管党员、干部、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只有率先创建和谐型机关,才能影响、带动和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才焕发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昂热情.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