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宗教只是文化范畴中的一个方面,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块基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一个民族思维习惯的反映, 思维方式还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汉语就如同我国宗教中的阴阳太极图,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富 于变化;而英语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 结构稳定, 不可随意变动。从东西方宗教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看, 汉英两种语言各自遵循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字词选择、句子结构、语篇安排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征服新大陆。他们以火和十字架为先导,屠杀印第安人,毁灭印第安文化,把印第安人的宗庙社稷、田园家舍化为焦土瓦砾。西班牙殖民者在古代金字塔、神庙和宫殿的废墟上,绘制了重建墨西哥城的蓝图:最大的广场、教堂、纪念塔以及其他教会和民用建筑等。殖民者驱使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从事繁重的劳役,几年之内就重建了墨西哥城,成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朱红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美洲大陆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土地。当欧洲人“发现”今天的美洲大陆时,这里已经有3种较为发达的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卡文化。1492年8月3日,欧洲航海家哥伦布...  相似文献   

4.
<正>一本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读物《东南亚文化》由以广西社会科学院为主,组合了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的专家学者撰写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发行。国家间要友好,文明要避免冲突,就要开展对话和交流。要对话交流,首先要相互了解,尤其要了解相互的文化。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展览馆,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地形地貌和人文的差异,东南亚文化可以分为两大区块、四种类型。在地理和族群上,东南亚大陆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以东-西方阵营、东-西方世界的比喻象征世界的两极,今天人们又换以南-北这种重要比喻;然而,这些区划都低估或遗忘了在弱极内部的知识界和政治领域里的思想流动及人员联系.换言之,就是忽视了南-南间的思想联系与政治联系,特别是亚洲与拉丁美洲在20世纪的联系.在翻译、阅读、比较、吸纳亚洲思想经纬并与之对话方面,我们美洲大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我们一方面全面接受了欧洲和北美东方学家的文本,另一方面极其有限地直接了解到亚洲领袖人物的政治思想,比如圣雄甘地和毛泽东这两个我们最熟悉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一拉丁美洲是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大陆。它有自己悠久的历史。然而从哥伦布第一次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和历史,至今却不足五百年。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中断了古印第安文化的历史进程。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权欲迷、宗教狂、黄金热,同时还有旧大陆的文化基因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征服时期,作家本身就是探险家、征服者或他们的后代,其纪事体作品一般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价值。这个时期的诗歌佳作不多,唯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1):57-78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重要嬗变,这体现于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积极应对地缘安全、重视经济安全、维持国际战略平衡、维护文化与价值观、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旨在应对安全风险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国家安全观的分析,阐明其嬗变体现在水平扩展和外延不断丰富等方面以及安全态度更为保守,并从战略文化与政治制度、疫情影响、威胁感知的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最后评估了这一嬗变对中美俄三边互动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后疫情时代,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格调将是挑战、对抗与寻求合作的世界秩序观与国际合作观;作为世界军事大国,俄罗斯军事行动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土范围之外的军事行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源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但随着日本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庄园制为中心的武家政治逐渐取代了传统律令政治,其法律内涵也发生了嬗变。故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一种双重结构的氏族律令国家,这一政治形态与文化形态是一致的。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这一基本结构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主权(statesovereignty)是指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力,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物、管理自己的国家权力。它是国家合法性的象征,维系着公民对国家在制度架构、文化体系、管理活动等方面的认同,维系着国际社会对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合法地位的承认。目前,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三个方面强有力的挑战,并已受到侵蚀。全球化和新干涉主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的外部性强制力量,民族自决则是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发起强大冲击的内部性挑战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人移民人数一直排在前列,甚至在这些城市某些中小学里,华人移民的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华人新移民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但他们的子女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只知道澳洲文化,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一道文化深沟。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是一个"具有两种文化的割裂的国家",东部乌克兰属于东正教文明,而西部属于西方天主教-新教文明。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东正教文明和西方天主教-新教文明同时在起作用,两种文明博弈的结果决定了乌克兰对外政策的制定,也决定了乌俄关系的走向。乌克兰最大可能仍将是一个统一的、充满裂痕的、独立的国家,乌俄关系总体上仍将保持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阿拉伯文明则在近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中再造并崛起,对中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1840年至今,中华文明亦一直处于打破旧束缚、持续再造的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力度继续中华文明的再造,从东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它对研究俄罗斯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着重探讨"俄罗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并客观地对其作出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两个重要的国家 ,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少差异。在种族上 ,两国民族的祖先原始马来人和新马来人属蒙古利亚种族系统 ,原在亚洲大陆 ,许多学者认为两国民族的祖先源自中国云南一带。宗教上 ,印尼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语言上 ,马来西亚的国语是马来语 ,印尼语是由马来语发展而来的 ,两国语言相通。文化上 ,世界四大文化即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同宗教的国家。华人在这两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王秀文 《东北亚论坛》2006,15(5):122-126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分析两种文化物质与精神形态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类似性产生于同一基因,因始于12 000年前的冰川溶化而导致异地生成,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说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交流始于冰川溶化之前。  相似文献   

16.
正经典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产生了大量文化典籍。那些堪称经典的文献,如同明灯,照耀着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卓越创造,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这不得不说是得益于丰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益于思想先哲们的启示和指引。而这种独特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智慧,也被广泛赞赏和推崇,被许多国家所效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对中国大陆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边境安全的缓冲地带、进行反帝斗争的前沿地带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地带。中国大陆在朝鲜半岛所扮演的角色因而具有多样性。在六方会谈中,中国大陆使南北韩均对其相当倚重;在六方会谈议题上,中国大陆五项不变的基本主张符合南韩甚至北韩利益,但这将使六方会谈变得旷日持久。中国大陆与南北韩之间也存在着历史遗产、现实政治和经济竞争方面的争执。未来中国大陆仍会利用地缘之便在朝鲜半岛拓展外交,而南韩也希望两韩和解在其仲裁下继续前进;在经济上,中国对两韩的影响力也将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8.
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堪称最早坚信非洲有确凿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近代黑人知识分子,也是最先在学术上揭示和论证非洲人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黑人知识分子。布莱登的思想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布莱登历史哲学的内涵由四部分内容构成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曾以古老的埃塞俄比亚人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彪炳于世界历史;非洲参与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但“北非是抚育了这些无助的婴儿的摇篮”;非洲不仅参与了“新大陆”的开发,也为“旧大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非洲有辉煌的历史,且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与巴西的文化关系始于1810年,其象征是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引种的中国茶树。但笔者在对巴西所进行的一次历史考察中,却发现两国文化关系的起点至少应提前100年,而由澳门传至南美洲的中华文明瑰宝即为见证。澳门应是最早把中华文明远播到南美洲的桥梁。一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根据中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国与拉美的文化接触可以追溯到5世纪中叶,即南美洲安第斯地区克丘亚文明之光初露之际。有些著名学者认为,中国史籍《梁书》上所载、约公元458年中国高僧慧深远航到达的“扶桑国”就是今…  相似文献   

20.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