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志愿服务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尚不明晰;长效性、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远未满足社会需求;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不成熟;群众志愿服务的参与率低.在现阶段,志愿服务事业需要政府以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政府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志愿服务领域应该重点实施“五个一”政策:扶持一批志愿组织、推出一批专项计划、建立一批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一批研究机构,制定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3.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不少成绩,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以“阳光号列车”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志愿精神新常态,探索新媒体背景和社会治理视角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客体主体化,能有效增强志愿服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当代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团队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化教育的加强。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研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员、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中央文明委进一步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本文在分析总结近年来南京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存在服务体系、供需对接、智力支持、资金保障等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进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服务机制、协调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度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有效回收的1753名北京市志愿者的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志愿服务保障方面立法的缺失是阻碍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的重要因素。对不同志愿者群体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志愿群体的志愿保障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城市青年志愿者相对其他志愿群体的志愿服务保障的需求更高。因此,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行动,一方面是要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志愿服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志愿服务保障主体的不同需求,从而制订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志愿服务保障法规。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克服大学生对于显性教育的抵触,高校要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一是要深化内涵,确保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要树立典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服务越来越需要有文化素养、有技术专长的志愿者参加进来,研究生的科技志愿服务正满足这一需求。专业性和高科技含量是将研究生志愿服务与一般志愿服务区别开来的一个标志。新时期的研究生志愿服务应树立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的思想,通过研究生科技帮扶和项目开发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利用有偿志愿服务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培训、集资使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志愿服务立法中的政府促进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契合关系已得到二十年实践运行的佐证,但回视志愿服务和国内立法现状,政府促进角色定位的缺失却造成了相应的制度空白.因此,在现今本土法治语境下,欲推进全国性志愿服务的立法,当应首先明确政府对志愿活动的促进角色定位,即:在完善志愿组织管理、保障志愿组织经费、为志愿活动提供激励、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应有责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以人为本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