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杨庆祥 《人权》2005,(2):56-56
在家庭里,谁是谁的父母,谁是谁的子女,其辈份关系,是不会搞颠倒的。在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的官员敢于放言自己是人民的父母官。然而,在中国的职场上,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官员为“父母官”,或者官员不经意间“坦然”地把自己比做“父母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在一次播报“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画面:某县相邻两个村,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原来是一条小河隔断了村民间的交往。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两个村的村干部们组织群众集资,修建一座“连心桥”,从此结束了过河难的历史,两地群…  相似文献   

2.
从“父母官”到“公仆”陈东升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把管理一方百姓的官员称为“父母官”,而今,称之为“公仆”。从“父母官”到“公仆”,表面上看是称谓的变化,而其实质却包涵着深刻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把官员称作父母官,但是新中国强调人民翻身作主,于是将父母官的称谓改为公仆,把官员定义为人民的仆人。这种变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过,联系现实,有人提出质疑,说  相似文献   

4.
本刊这一期刊登的《涉黑家族覆灭记》,堪称一个“红黑怪胎”祸害一方百姓的恶例——如果把当着共产党官员的父亲徐风山称作“红”、作恶多端的儿子徐伟称作“黑”的话。  相似文献   

5.
金伯中 《公安学刊》2011,(4):26-27,36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警务广场”战略,关键是要围绕“五个一切”,做到“五个必须”: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始终坚持民意导向不动摇,把服务人民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积极推进警务民主化,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一切依靠人民,必须切实建设警务共同体,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一切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大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群众喜爱、人民满意的优秀警队;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必须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全面实施民意评警。  相似文献   

6.
某报近载,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说: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常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而一些群众也常把他们称为“父母官”,这就把相互关系颠倒了。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公仆”的主从关系问题。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宣言》明确宣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就是“解放全人类”。1871年一巴黎公社”的实践.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府,马克思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应该成为人民的公仆的思想。以后.革命导师在阐明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时,对此都有过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个性”其实并不是施政的要件.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而后者.不应该是官员的“个性”,而应该是官员的“共性”。许多中国官员长期以来所缺乏的,也并不是“个性”,而是科学精神,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8.
何为“实年”,伺为“官年”?顾名思义,“实年”是实际年龄,30岁就30岁;“官年”是当官后登记存档的年龄,30岁可能是25岁,也可能是28岁。一位官员既有“实年”又有“官年”,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此事古今皆然,在某些地方甚至已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9.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2-63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把社会变成了一张真正的“网”。在这张无形的、海量的“网”下面,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网民的眼睛。从“替谁说话”到“艳照门”、“日记门”.从“天价烟”到“手表哥”……五花八门的网络事件频发迭出,官员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网络门”,甚至会因此而落马。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十个结合”的著名论述令人永难忘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时下,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一些领导对下面的人称自己为“老板”,甚至称“头儿”也习以为常,听之任之。而“同志”这一称谓却被这些“时髦”的称呼取代了。党内称谓上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们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这是党性观念弱化的表现。称谓“父母官”与“老板”,颠倒了党内外相互间的关系,不仅使党内同志关系变为“主仆关系”。“雇主与员工”关系,助长干部权力意识,影响党内团结;而且,无形中使党组织与人民群众有了一道鸿沟,淡化了党群“鱼水”关系,脱离了群众基础,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危害…  相似文献   

12.
[声音]按照汉语词典解释,溺爱是过分娇纵、喜爱,显然是长辈施与小辈的。可政府官员不是人民公仆吗?公仆为人民服务,解决合理诉求,天经地义,何以成为溺爱?作为教9千的这位“人大代表”,将政府官员比做人父,显然弄反了“辈份”。而且,这位“人大代表”口中所谓的“不合理”要求,如果指那些“大闹大解决”的事情,请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有一种“心理惯性”.凡”红头文件”规定的东西,一定会被人们奉老神明。不但普通百姓存有这种心态,就是一些官员也有这种看法。但是,如果把“红头文件”作为政府向公众强行摊派借款的“尚方宝剑”,那不免显得太荒唐了。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36):13-13
“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近来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用“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新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实践说明,我们能够取  相似文献   

16.
为官贵清     
刘建明 《前进》2009,(7):55-55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才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只有“清”,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好务。“清”之贵,贵在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7.
谢晶 《淮海论坛》2007,(1):34-36
“文化大革命”是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他在短时间内就席卷中国大地,把中国人民带进长达十年的浩劫中.给整个国家、社会、民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虽然“文革”距今已过去将近四十年,但其影响仍深入社会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8.
叶麒麟 《人大建设》2008,(11):50-50
近年,从地方到中央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官员问责的浪潮。并且正逐步走向制度化的道路。应该说,如果现行的官员选用制度未能把“如果你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不让你坐在台上”这句话变为现实。那么,问责制便是不错的制度补充。  相似文献   

19.
陈小英 《群众》2012,(12):86-86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45次,报告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通篇洋溢着“顺应人民共同愿望”、“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为民情怀,充分体现着树立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高度自觉。字里行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劝。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