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西方国家围绕着所谓北大西洋集团“核伙伴关系”问题钩心斗角展开了一系列争吵。不久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公开对骂、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西欧之行,以及戴高乐同西德总理阿登纳的巴黎会谈,就是这方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肯尼迪最近在他的一年一度的“经济咨文”中吹嘘了一番美国经济的“进展”。并表示他“看不出一九六三年会有战后的第五次衰退来打断我们的进展。”但是,就在他大事吹嘘成绩的时候,他却提出了一个大规模减税以刺激  相似文献   

3.
易萍 《前线》1964,(21)
九月二十一日到十月十六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到拉丁美洲进行第二次访问。他遍访了委内瑞拉、哥伦此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十个国家。访问结束时,法国外交部长德姆维尔曾经这样宣称:戴高乐访问拉丁美洲的“第一个成果是基本的、政治方面的成果,就是法国可以说回到了拉丁美洲。第二个具体成果显然是法国对拉丁美洲的吸引力有所增加”。美联社也承认,戴高乐的访问在“努力拉拢拉丁美洲国家支持法国和摆脱美国影响方面至少取得了某些进展”。看来,法国通过戴高乐的拉丁美洲之行,在打进美国“后院”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原编者按:约翰·肯尼迪与尼基增·赫鲁晓夫之间确实存在秘密联系的渠道.这一事实,从美国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回忆录中得到了证实.罗伯特·肯尼迪曾任美国司法部长,他是美国第35届总统的胞弟.罗伯特·肯尼迪的回忆录是在他悲剧性地死后20年,才得以问世的。①罗伯特·肯尼迪在书中写道。“关于美苏相互间的绝大多数问题是通过我和格奥尔基·巴尔沙科夫之间商讨,并达成默契的,格·巴尔沙科夫是赫鲁晓夫的代表,在任何时候,无论是赫鲁晓夫给总统的信件,或者总统给赫鲁晓夫的咨文,所有他们之间的交涉,都是通过格·巴尔沙科夫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汤文 《前线》1964,(22)
美国总统选举丑剧,已经收场了。民主党的约翰逊,保住了他从肯尼迪死后继承下来的总统宝座。美国总统选举是怎么回事?约翰逊是什么人?美国新总统将要干些什么?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们在下面对这些问题作些分析。谁选举了约翰逊? 约翰逊是由谁选举出来当总统的?世界上有些人总是迷信美国的“民主制度”,把美国总统的产生说成是美国人民的意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7.
说服的力量     
1960年,肯尼迪赢得大选,走上美国总统宝座。他为什么会当选呢?他大选时说,"我们未来要将一个美国人安全地送到月球上,然后再安全接回来",这激起了全美国人的信心。但有一个美国团体反对肯尼迪的这个说法,他们还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劝说肯尼迪放弃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克林顿刚刚结束了可能是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欧洲之行。在8天的访问过程中,他与几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了多次规模不同的会晤,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国隆重的接待和媒体报道,可算得上是“风光无限”。然而,风光的背后是难以隐藏的不和谐之音:从欧洲各国领导人对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批评以及克里姆林宫外的群众游行中不难看出,克林顿此行“但求好看,实效不多”。甚至有人批评,他这次“告别演出”取得了小成果,留下了大麻烦,让美国在军备控制谈判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11月17日至20日期间访问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出席东亚峰会。这是奥巴马在选举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第一个}H访的地区.其缅甸之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奥巴马政府视缅甸改革开放为第一任期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11月底先后访问了秘鲁、巴西、委内瑞拉和古巴等拉美四国。五天拉美之行是他出任总统后线路最远、时间最长的访问,而且,他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秘鲁和委内瑞拉的最高领导人。他在记者招待会上高调宣布,"我们已经重返拉美",俄罗斯同拉美国家的伙伴关系"涉及经济、人文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核按钮”是怎么来的肯尼迪当上美国总统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军方和政府中的一些人要求“惩罚那些俄国人”。由于担心出现未经允许就下达核打击命令等情况,肯尼迪想到了开发“核按钮”,也就是后来的“核手提箱”。这样。美国总统可以把核打击的权力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核按钮”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2.
梅兴无 《红岩春秋》2023,(10):50-53
<正>2023年7月,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远渡重洋,再度访华。52年前的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由巴基斯坦飞往中国时,赴巴迎候基辛格的是中国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他带领一个4人接待组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基辛格握手的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2):120-121
美国:以总统命名 美军通常以总统的名字为航母命名,这是美军的传统。在美海军目前服役的12艘航母中,有7艘是以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肯尼迪”号、“艾森豪威尔”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杜鲁门”号和“里根”号。计划于2008年开始服役的尼米兹级最后一艘航母——CVN-77也以老布什总统的名字命名为“乔冶·布什”号。  相似文献   

14.
作为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与越南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麦克纳马拉战争”。在当年决策美国进入越南的问题时,麦克纳马拉是持牺牲美国人的生命在亚洲反对共产主义这一态度的。虽然他后来意识到这场战争根本赢不了,但由于白宫和五角大楼希望继续打下去的占大多数,他离开了约翰  相似文献   

15.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0,(23):46-47
2010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对亚洲四国长达10天的访问。无论是在新德里、雅加达,还是在首尔和横滨,奥巴马到处向外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美国正在"重返"亚洲,并决心在亚洲扮演领导角色。这已经是奥巴马上任不到两年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在他的倡导下.前所未有的美国一东盟峰会也已举行了两次。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至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依次访问了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奥巴马的亚洲之行有三大看点最耐人寻味:一是没有访华.可却围绕中国的周边跳来跳去;  相似文献   

17.
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毛泽东接受《世界航空图》后,便将其交给中央军委参谋部作战局保存。为了答谢罗斯福,毛泽东决定回赠罗斯福一份《中国解放区形势图》,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12,(2):2+59-F0002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了后来被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此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专门通过一项联合决议,支持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到达北京。走下飞机时,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不久的一次出访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高举“反美大旗”,与众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结为“战略伙伴”。在白俄罗斯、伊朗这两个美’国所谓“暴政前哨国”,查韦斯与这两国领导人相谈甚欢,大肆抨击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访问伊朗的第二天,查韦斯还在德黑兰大学接受了内贾德总统颁发给他的伊朗最高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反对帝国主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20.
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 ,国家主席江泽民于 2 0 0 2年 10月 2 2— 2 5日前往美国进行工作访问 ,访问结束后江泽民出席了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美洲之行 ,为世界瞩目 ,意义重大。观察江泽民这次行动的全过程 ,引发人们几点思考 :一、中美首脑会晤 ,双方坦诚沟通 ,不搞对抗 ;二、求同存异 ,强调共同利益 ;三、着眼大局 ,影响长远 ;四、在两岸关系上展现的前景 ,就是“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行模式 ,“台独”绝对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