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结构□任建东《理论前沿》1997年第五期发表了李恒瑞同志《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复合结构”》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李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对道德体系的层次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读后让人深受启发,然而李文得出的结论即我国...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的理念需要立法来体现和倡导,资源节约的权利和义务需要立法来明确和规范,立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初具规模,但仍有缺陷,应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的优势,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改革带来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利益突日渐增多.其中最紧迫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则是"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它已成为我们许多法律面对的一个重点和基本的问题.它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宪政体制的建立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表现(一)破坏正常社会秩序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起,一定数量群众参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静坐、上访请愿和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械斗以及罢工、罢课、罢市等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也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直接实践的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的证明是应以客观真实还是以法律真实为标准,一直存在争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的存在缺陷,应以法律真实为理论基础,建立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7.
借助现代语言学理论所提供的望远镜,我们会观察到下述事实:在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段的广阔世界里,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经纬”现象.在横向上,它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组合”;在纵向上,它陈列着千姿百态的“聚合”.一切语体的修辞特征和修辞原则,都可以在以“组合”为经,“聚合”为纬所织就的世界里得以显现.本文拟依据上述事实,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法律语言的修辞特征作一番清理.(一)“聚合”,指的是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在一般语体中,句于中的每个成分都可以用一组同类相关的词语互相替换.例如“领导上派我办理这个案件”,其中的“派”可以用“叫”、“吩咐”、“要求”、“分配”等加以替换.这些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替换使用的同类相关词语,就构成了“聚合”关系.从“聚合”的角度看,法律语言呈现出一种基本的特征:遵循常规搭配,慎用超常搭配.(一)法律语言大都信守常规搭配的原则,而且往往为自己设置较一般语体更为严格的搭配形式.无论是判断性搭配、陈述性搭配、支配性搭配,还是修饰性搭配、限制性搭配,法律语言都一如既往地忠实于各种语法规则,从不以自己的鲁莽行为去突破语法的藩篱.当科技语体不满意于语法所给定的规则,当文艺语体已经挣脱了语法规则的束缚,甚至当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徐祥临·如何看待农业至关重要。但对农业的认识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具体表现为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根本论———农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尚未深入人心。相反,作为典型计划经济理论的农业基础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中悬赏广告的日益增多,有关悬赏广告的法律问题自然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特别是"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的判决,"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要求建立悬赏广告法律制度的呼声四起。惟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如何?学界一直未能取得共识。纵观国内有关文献的学术观点,持"契约说"者有之;③持"独立行为说"者亦有人在;④⑤还有人认为悬赏广告和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一样,都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③这些观点虽各有所长,然而不足之处有三:其一,各说均忽视了悬赏广告自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本文认为 ,弱势群体泛指靠法律之规定而不是靠自身实力或市场竞争来获取权益、维护权益的群体。主张应以弱势地区开发法、弱势行业扶持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弱势自然人权益保护法为核心构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 ,并综合运用限权措施、加权措施和平权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者和义工是我国社会建设当中不可缺少的两支力量。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但在概念内涵、服务理念、服务特点方面存在巨大区别。在新时期的社会建设中,只有将二者相互联系、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看到司法活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法官的判决更是人们目光的焦点,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从内心崇尚法律的权威,坚信法官依法判案,但是,实际上现有的法律并不是完美无缺,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当法官面对法律条文没有具体规定时,他们怎么办,他们怎样解决遇到的法律难题,怎样填补法律的漏洞以使判决具有公信力。由此,对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漏洞的填补应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法律监督是权力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丹东市法律监督开展的情况,对该项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法律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也需要法治。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网,保障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规范有序开展,一要加强立法,完善网络虚拟社会法律法规体系;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完善的网络安全法治机制;三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网络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的法理分析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研究和探寻其疗救之道已迫在眉睫。对此,仅仅从某一方面提出一些设想或对策进行研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解决原理和制度取向层面的问题。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应采用政策性平衡方式,通过法律对权力进行控制,又对权利进行约束,实现对利益的调整和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构想,从而为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民基本权利是表明权利人在国家生活基本领域中所处的法律地位的权利。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从立法上反映了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体现了国家的本质。要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既要靠宪法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狱制度在罪犯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罪犯的一些重要权利、法律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如申诉权、控告检举权、假释权等。需要进一步修改监狱法,细化行刑制度,增强可操性,完善假释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罪犯的各项权利,维护监狱的和谐稳定,实现对罪犯改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继续盘问被公安机关广泛运用,作为公安机关的一种执法手段,为查处各类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法理上看,继续盘问都不是刑事强制措施而是行政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就必然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1、被继续盘问人有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2、继续盘问时间应当折抵其他处罚。而继续盘问与拘传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 从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面源污染普查报告来看,农业已经超越了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第一大来源,农业造成的污染远大于工业和城市,但是今天人们讨论农业现代化的时候,也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农业是我国第一大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应对灾变、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中所充当的“第三方”的重要角色,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其消极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国政府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