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性——一种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掀起了发展理论的新革命,最根本在于它是科学的发展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不是知性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相统一的历史科学。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具有历史意蕴的真实的科学性,其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体现了这一科学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澄清有助于我们领会其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从而更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这一发展理论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人学理论作为其基础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做的深刻思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线索,以人的需要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它蕴含了四重逻辑,即生存逻辑、发展逻辑、解放逻辑与自由逻辑。从"地域性"的人到"世界性"的人,从异化的人到有个性的人,从人的非现实性存在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人的解放逻辑,也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联合体的科学构想,同时也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真实意义。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才能进入到历史唯物主义这座理论高地;只有把握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五大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这一科学判断突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这就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三个基本观点,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时代意义作了深刻的论述,也从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高度,对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阐释。一、从近2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要着重…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深邃内核。探讨人民中心论思想,必须从其实质进行深刻剖析,探讨人的本质。何为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实现形式又如何?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孜孜以求的永恒课题。对于包括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性与一致性,就此问题而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内涵。为此,从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人对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入手,进而论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阐释,凸显出人的实践性;从多个方面论述以实践性为基础,注重人的本质,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也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中心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公龙 《党建》2024,(2):34-36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它是在继承马克思和毛泽东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而形成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包含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教育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更新也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其由来与发展 ,揭示其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深刻的经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原则的新的运用与发展 ,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勾画这一理论原则发展的历史脉络 ,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原则 ,并运用于实践。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主观能动性给予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是在“五四”运动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在“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11.
用什么样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科学这一本质属性,突出强调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在当今时代和形势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用发展的观点对待…  相似文献   

12.
人的价值问题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际大背景下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更加凸显其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塑造人、关注人的科学,理所应当将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当前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可忽视人的价值实现这一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环境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个理论方向,即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展开的.自然主义主张面向自然去寻找环境道德的理论根据,而人类中心主义则倾向于回归人自身去确立这种根据,双方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理论问题.而类哲学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以"双重生命"观点为理论核心,从"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重新阐发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实现了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4.
朱红霞 《世纪桥》2007,(11):34-35
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抗战时期的大环境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意味着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同时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诠释,反映了我们党如何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观、理论观和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应对困难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科学抉择五个发展理念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意义首先在于对我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现实重大功能。1、"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引领,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内在灵魂。"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在如何治党治国的问题上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理论,而且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怎样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上也有许多深刻的具体的论述.可以说邓小平的理论,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一、邓小平对我党人生价值理论的更新和发展从人的意义上来说价值,就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按照自己的尺度,认为客体对自己有作用、有意义.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同作为客体的人生活动的一种关系,即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阶级、他人和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具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2页)人的价值不  相似文献   

18.
金建萍 《求实》2013,(3):4-9
马克思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视野出发,充分肯定资本文明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物的增值对人的发展的巨大推动。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的现实给予严肃而深刻的批判,揭示出异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内在矛盾之中。这一批判逻辑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洞见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理解和思考当今时代人的发展问题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不是一般意义上发展观。它的理论蕴意比一般发展观更为宽泛、更为深厚。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的理论形式,对其理论蕴意的研究,要像研究《资本论》那样,从多方面对其作深刻挖掘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20.
张建云 《求实》2016,(2):34-39
劳动、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核心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两个概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著作中进行过科学阐释。从理论源头梳理劳动、实践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揭示其本质内涵和特性,辨析似是而非的问题,将这两个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无疑对人们以劳动、实践范畴为基础探讨理论问题、深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