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景观,这些民俗中蕴含着乡土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本文通过对这些民俗景观的阐述,来理出鲁迅对传统民俗痼病及心理病态的文学批判.  相似文献   

2.
民俗习惯的司法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认识民俗习惯的法源地位,民俗习惯是作为法官法源存在,但是,如何判断民俗习惯的法律属性存在着理论困惑。对此,我们应该对民俗习惯的司法功能在法律和事实两个层面上进行分别分析,在法律层面上,民俗习惯作为“法官法”存在,需要法官从司法判决中对民俗习惯进行法律发现;在事实层面上,民俗习惯作为经验法则或者事实证据存在,法官可以将其作为经验法则进行认定,在民俗习惯合理性存有争议时,可以通过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予以解决。可见,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问题是一个诉讼法或者证据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法律方法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社会之表,社会是法律之里。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看,民俗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民俗蕴含着法律的因子,民俗是法律之源,法律是民俗之果。瑶族《石牌律》和苗族《汤粑理词》是一种重要而有趣的中国乡村民俗,也是一种作为"他者"的法律。笔者以上述两个民俗作为"深描"对象,通过民俗阐释法律,通过法律阐释民俗,探讨"差序的法律"仪式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希望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济南文化悠久,民俗更是丰富多彩。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了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对国外节日以及西方文化的推崇。因此,深度挖掘、大力推广济南的特有民俗,将民俗品牌化思路进行凝练和提升,对于建设"天下泉城"文化品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俗心理是支配文艺接受主体的潜在的巨大合力,且渗透在文艺接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主体的民俗心理对审美客体有筛选和吸附、同化功能,即主体对客体的认同或排斥或吸收。民俗心理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它不断发展、扩充自己的内涵,因而生机勃勃,具有强盛的生命向力。尊重民俗心理是创作精典式艺术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习惯/民俗习惯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但一直遭到法学界的忽视和误解,并受到制定法的轻视。本文立足于“中国问题”.论述习惯/民俗习惯在法律制度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试图为习惯/民俗习惯正名。通过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包括我国)的习惯/民俗习惯法律渊源中的现实地位,建构性地提出我国对习惯/民俗习惯的法源地位进行重构的可能路径之一;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对待民俗习惯,化解法官选择适用民俗习惯时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所遭遇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职业教育的概念入手,简单讨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果,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谈了对职业教育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民族精神的标记”,它与人类社会同步同构,随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而不断地变迁。民俗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民俗与社会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制度文化等具有一种互动关系。民俗把民族的共同心理特点和群体意识经过选择、凝聚和升华,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以一种超稳定的力量调解着文化的流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使个体经由道德内化达到对社会角色的认同。深入地研究民俗与社会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发展先进文化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俗艺术是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文化,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领域和新资源。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链结包括民俗艺术资源、民俗艺术创意、民俗艺术生产、民俗艺术产品、民俗艺术市场等部分。其中,“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为“艺术创意人”、“艺术创意源”和“艺术创意场”。随着民俗艺术产业的发展,民俗艺术产业群建设已成为当今的任务,民俗艺术产业群正由自然形成式向主动建设式转化,并已展现出它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张祜的诗歌内容丰富,广泛反映了唐代的社会民俗、节日民俗、游乐民俗和经济民俗,几乎涉及到现代民俗学的各个方面,生动展示了唐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体现出唐代独有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俗习惯在司法应用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中,民俗习惯的地位非常尴尬。尽管理论上,它往往受到轻视,但在实际司法运作中,民俗习惯的作用却真实的存在着。如果不能解决好民俗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不仅法律确定性、权威性将受到质疑,还可能会让民众感到法律是如此陌生,并从内部开始抵制法律。文章主要分析了民俗习惯在司法应用中的现状及其障碍,并建议将积极性民俗习惯与消极性民俗习惯区别对待、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及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惠东女”民俗研究曾经是国内汉人社会研究的典范,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八九十年代,沿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老前辈林惠祥开创的研究道路,“惠东女”民俗研究开创了繁盛的新局面,但近年来该区域女性民俗的研究走入瓶颈。在综合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惠东女”民俗研究中女性民俗研究者的缺失,是该民俗研究没有办法形成新局面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相信职业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从奥地利职业教育的特色出发,分析其成功的经验,由此阐述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俗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的总和。是其最根本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群体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体体现。要将我们的文化发展与民族精神熔铸成一体,引向深入,有必要对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文化事项——民俗予以正确的认识与深层的把握。本文从分析民俗的文化属性入手,从三个层面揭示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作者认为对于民俗,要有科学的分析,要对它重新全面地梳理,去粗取精,除芜存真,则是凝聚民心。重塑当代国民性,熔铸民族精神的一个有益步骤。  相似文献   

15.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长期以来,云南在职业教育工作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已经滞后。我们一定要解决对职业教育发展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开对发展职业教育“不愿干、不会干”这个“结”,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职业教育战线教职员工的智慧,在全省上下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云南职业教育搞上去。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要旅游文化消费内容的民戏产品,在商品经营的市场运作中,如何正确把握与合理善用其形成的历史民俗意趣,不仅考察后来我们对乡村旅游民戏产品的民俗元素及意义分析水平,更考验今天我们对民戏遗产文化功能的准确理解能力。任何对民戏民俗文化不尊重或缺知解的"经济消费主义"谋划建构,其必然会、也必然是挂着民俗的幌子,供给或消费不得要领的所谓"民俗文化商品",粗劣地对民心进行荒唐调侃。  相似文献   

17.
各类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和社会软控制的治理方式,可以制约民众的行为,对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表现方式,考察民俗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关系,从民俗视角研究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对防控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本文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概况、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职业教育进行定位研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定位和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定位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并预测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旨在了解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