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刘遗伦(本刊记者,以下简称"刘"):我们知道,文学有教化、益智、娱乐等功能,是其它文化形态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在您看来,文学在文化建设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陆建德(以下简称"陆"):首先谈谈文学的教化功能。文学是讲故事的,有具体的内容。以"诗"这种文学形态为例,它有赋比兴,如《诗经》,它往往有具体的场景。《诗经》对人的教育,并不是直接说你要做好人,它教给你一种风度,即温文敦厚,这是中国诗教的特点。我们看《诗经》,它  相似文献   

2.
一、《旋玑图》文化宣传应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工程前秦窦滔妻苏蕙所作《璇玑图》共 84 1字 ,排为 2 9字的方图 ,以五色书写 ,根据各种路线读之 ,回环反复 ,据明代康万民《璇玑图诗读法》的解读 ,可得诗 70 0 0多首 ,就篇数而言 ,是《唐诗三百首》的 2 0多倍 ,这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篇奇文。不仅如此 ,此诗的背景中 ,也包含着一段十分感人 ,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真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 ,惊众生而启圣哲。但《璇玑图》能读出 70 0 0多首诗 ,各诗起首一字在何处 ,按何方向读 ,如何转折 ,每首读几句等 ,种种幽隐 ,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得出的。从前秦…  相似文献   

3.
藏族格言诗是藏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其所蕴藏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意识对于藏族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萨迦格言》、《水树格言》以及《国王修身论》作为藏族格言诗的代表作,不但体现了藏族学者的大智慧,对夯实和谐基础、倡导和谐理念、推进社会和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现代文化巨人之一的郭沫若,最先是靠诗歌闻名于世的。一提到郭沫若的伟大诗作,人们自然便会想到《女神》。从一九二一年八月《女神》的出版,到《星空》、《瓶》、《前茅》的问世,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郭沫若明确提出了“自然流露”说的主张。一九二○年,在《论诗三札》里,郭沫若提出:“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他认为诗应当象春蚕吐丝一般的自  相似文献   

6.
"诗教",原意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而今延伸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诗教工作,不仅为拓展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回归教育本源、进行大学文化实践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大连大学丰泽之轩工作室,以工作室模式开展诗教工作,为厘清大学教育与文化实践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唐宋诗歌具有不同的风貌,早已是学界公认的事实,对此,齐治平先生的《唐宋诗之争概述》一书总结论述得已经十分详细精当。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尝试一改前人的习惯性思路,分别选取唐代李白遇赦时所作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宋代黄庭坚遇赦时所作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唐宋诗的不同特征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刘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74-174,178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积极倡导《诗》学的儒家代表,孟子论《诗》在先秦诗学中颇为瞩目,呈现出强烈的政教色彩。本文即从孟子引诗的偏好、论《诗》的内容、句式以及论《诗》的论辩特色等方面分别论述其论《诗》的政教性,并探讨其呈现政教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西晋潘岳始做《悼亡诗三首》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悼亡作品问世,且名家辈出,悼亡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题材。西方悼亡诗的数量虽然不及我国,但其情也切、其意也浓,自不能忽略。悼亡诗是一面镜子,能反射出诗人的多面情感,有政治的,也有生活的,同时,悼亡诗还是一块挡箭牌、遮羞布,用来掩盖一些诗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死者的愧疚。分析悼亡诗中透漏出来的诗人的情感,从而揭示出隐藏于这些情感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揭示出藏于"表"中的"实",对深入研究悼亡折射出的文人形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雪·人》是美国著名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代表作,全诗通篇只有一个句子,极具整体感和画面感,体现了东方禅宗美。文中根据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来汉译《雪·人》,以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和移植《雪·人》原语作品的禅宗文化、再现原语作品的音美、形美及意美、实现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功能等值,希望为后来译者汉译史蒂文斯其它禅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丛书处与云南通志馆是近代云南学术的中心,众多滇籍学者汇集此处,通过编纂《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对云南传统学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中心任务是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方树梅对此贡献颇多。方树梅自称有"滇僻",对弘扬乡邦文化有着极大的自觉,作为丛书处、通志馆编撰群体中的一员,方树梅个人学术研究,与滇籍学者如赵藩、袁嘉谷、陈荣昌以及外省通志馆学者进行学术交游的话题无不围绕乡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展开。而通过方树梅勤勉的研究与广泛的学术交游则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如《师荔扉先生年谱》《钱南园先生年谱》《担当和尚诗钞》《滇诗丛录》《滇文丛录》《滇南书画集》等,对《云南丛书》《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有促进作用,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清人明义的《题红楼梦》组诗是现存最早的题红诗,其中有许多首诗和今本《红楼梦》以及《石头记》所对应的情节不符合,显现出《红楼林》早期稿本的一些面貌,对研究《红楼林》的成书过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庞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几乎每一种性质的思想文化都有其相应的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彼此融合。文化思想的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文学对于文化思想的认同也不可能单一化: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如果说祭宴饮诗属于礼乐思想文化体系,是对于礼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多角度审视布莱克力作——《老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虎》一诗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杰作之一。该诗也是布莱克著名诗集《经验之歌》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它同《天真之歌》中的《羔羊》一诗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诗的双连画”。这两首诗歌忠实体现了布莱克的哲学思想和创作主题。“他认为人生有两个方面,即天真与经验,……人就是从天真阶段走向经验阶段的。这两者之间有着特殊意义的循环,而且成人经历史兼有之。”在《羔羊》中,诗人歌颂自然界中的天真、淳朴、和善;而在《老虎》中,诗人向读者揭示的是神秘、暴力、恐惧。诗人在表现这个主题中显示出他的杰出诗才。他的谴词…  相似文献   

15.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这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体制,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该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文化的作用,《易经》说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说能“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洁净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庄子则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作家冯骥才说,文化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  相似文献   

17.
香港法院针对违反《基本法》的司法审查将不只限于审查立法或行政权力对公民及政治权利的限制,也包括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限制。《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一直是香港司法权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对回归后香港法院援引《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判决进行梳理,会发现香港法院适用公约的情况不乏实例,包括将公约作为辅助解释基本法或辅助解释一般法律的的资料、将公约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但更多时候,当事人提出适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时,法院仅予以消极回应,尽量避免直接适用公约。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香港法院受制于自身的司法克己、《基本法》规范、香港普通法传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诗经》时代是以礼乐文化为主体的时代。“乐器”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硬件设施,与诗、歌、舞并存,在当时贵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日常生活中,乐器运用既有一、二种乐器的简单伴奏,又有小型乐队式的排演组合,还有乐器独奏曲。而在礼仪场合中,大型乐队则有着规定的摆设位置、组合形式和演奏程序,塑造浓厚的场景氛围。通过出土乐器实物的印证,更可看出当时乐器科技水准的进步和演奏技艺的高超。  相似文献   

19.
盟誓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仪式,延伸至民间简化为誓约,《诗经》中留下了誓约仪式的痕迹.文中根据梳理诗经中的典型的男女情誓诗来探寻誓约的仪式重点,并从中发掘先民在立誓中透露出的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内涵以及诸侯盟誓传统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严羽《沧浪诗话》的核心在"以禅喻诗"、"以禅论诗",而参禅之"法"在"悟",即贯通诗禅的主要在"悟","悟"既是禅法,也是诗法,严羽将禅之"悟"应用到了诗之"悟"。笔者就《沧浪诗话》中体现禅诗关系中"悟"的内容、性质、基础等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