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明型国家”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规定性”条件,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应延续“以文化代宗教”的中华文明秩序机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关键则在于其文明精髓的复兴;考虑到“以文化代宗教”是中华文明秩序的精核所在,中国的文明精髓只能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作为“全涉型”社会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跨阶层、跨地区、跨行业的国家组织体系,实现了“后帝制—后儒家”时代的行政整合;但能否有效实现文化整合,关键在于能否在新时期形成国民认同、社会认许和国际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推进“文化执政”,执政党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进而在现代国家建设中促进中华文明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郭沂 《共产党人》2011,(24):51-52
重建中国哲学的迫切性、任务与途径为什么要重建中国哲学?因为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从纵向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哲学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以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是中国哲学的重建和复兴。从横向看,在整个世界民族之林,中华  相似文献   

3.
在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者必须有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我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的中国学术,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应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而奋斗,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因为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并不是心理上的自负与浮夸,而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同时体现着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自觉担当。  相似文献   

5.
翁淮南  刘文韬  张纪  黄武 《党建》2014,(3):16-23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美好文化生活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是高尚精神的追求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华美德的示范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中国共产党是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者0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叶舒宪——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出现中断。然而,1840年以来,中  相似文献   

6.
袁红英 《学习月刊》2023,(11):12-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关键要素。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比翼双飞。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切实处理好这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其同向而行、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是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复兴,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维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天下意识和人类关怀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仍然高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也以贡献人类社会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谢茂松 《湘潮》2023,(2):4-7
<正>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时刻,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二个百年的首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复兴最终将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文明复兴;更弘远地展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第二个百年的首年开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宣言。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追求中华世族的伟大复兴中成就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理想,这是我们最好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式微,遭到现代资本主义的猛烈抨击,同时也经常成为不同派别争鸣的牺牲品和替罪羊。然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在复兴的历程中必然伴随着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同时也是孕育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但能够体现理论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切切实实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的内政外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4,(9):56-56
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 本书系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之新作;尤其标举反本开新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紧紧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中西古今,从而使我们在华夏文明的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建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在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求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瑞雪落新春,祥和兆丰年. 新春伊始,一场瑞雪为陇原河川润泽祥和,一则喜讯令陇原儿女欢腾鼓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而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应有之义,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对当前传统文化复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干部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并不是心理上的自负与浮夸,而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同时体现着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自觉担当。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明及其辐射与凝聚效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及其认同效应;社会财富的持续积累及其传承;人口流动的传统及其社会活力;巨大的学习与创新转化能力;包容和谐、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凝练出来的,是当代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公民"魂之所归""行之所依"的根和魂。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确立和自觉践行,将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影响和促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民族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近百年时间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创造改天换地的奇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而言,这一文明形态作为中华文明的时代样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了文明底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参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文明力量,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了中国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产物,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了中国力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理念的集中展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最新成果,这一新形态的创造具有深刻意义。就理论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且与中华文明有着深厚渊源;就历史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伟大历程蕴含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实践逻辑;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民族复兴、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展现出了一种睿智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历史思维。江泽民同志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江泽民同志始终注意引导人们用历史眼光认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其一,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文化光辉灿烂,始终发展进步。他多次指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  相似文献   

20.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